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優秀班主任許建全
嚴若秋霜化春雨,慈如暖日潤新苗
《論語》有云:"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許建全老師以"嚴苛"為舟,以"關懷"為楫,在教育的江河中為學生掌舵。課堂上,他對學業要求近乎"苛刻":作業批改必附評語,考試錯題必究根源,學生戲稱其"火眼金睛"。然而在嚴厲外表之下,藏著一顆柔軟之心。曾有學生突發急癥,他深夜驅車送醫,陪護至天明;亦有貧困學子冬衣單薄,他悄然增衣填物,卻只道"學校福利"。他以嚴與慈的雙重筆墨,勾勒出師者的立體風骨。
紙上得來終覺淺,躬身實踐覓真知
許老師將以勞促學活動化為“流動的思政課”。在工學交替帶隊期間,學生因拆解裝配作業磨破手掌欲放棄,他輕撫其肩道:“當年王羲之練字染黑池水,你這雙手也能磨出錦繡前程。”月末結算時,學生用首筆工資為父母購置禮物,家長含淚致謝:“孩子懂事了!”在許老師看來,流汗勞動中收獲的成長,遠比試卷上的分數更有分量。
毫厘之處見真章,細微之間顯匠心
從班會上每個標點的修改,到學生心理記錄的細致分類,處處可見許老師"既把握大局又注重細節"的作風。為了準備一節公開課,他常常熬夜修改教案,連PPT的顏色搭配都要反復調整,只為找到最舒適的視覺效果。這些細致入微的片段正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具體反映。也是這種對細節的堅持,讓嚴謹治學的態度深深影響著每個學生。
后記:蹊自成處桃李芳
《史記》中記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許建全老師從教多年,未著宏篇巨論,未逐浮名虛利,卻以赤誠之心育得滿園芬芳。曾有學生在畢業紀念冊上寫道:"講臺上的粉筆染白了您的鬢角,深夜的臺燈照亮了我們的前程。"如今他的學生有的成為行業精英,有的扎根基層奉獻,這正是教育最美的見證——無需豪言壯語,只要默默耕耘,終會收獲累累碩果。許老師就像一盞燈,用心作燈芯,用行動當火焰,照亮了一代代學子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