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漫步 經典共享 | 師者薦書:《窗邊的小豆豆》
當輕柔的春風緩緩拂過教室的窗簾,我的思緒總會不由自主地飄向那個曾坐在窗邊的小小身影。她宛如一只靈動的小鳥,時而調皮地將頭探出窗外,笑意盈盈地與路過的宣傳藝人熱情打招呼;時而又像守護秘密的小精靈,靜靜蹲在書桌旁,對著抽屜里的燕子輕聲呢喃,訴說著獨屬于她的奇妙幻想。在眾人眼中,這個特立獨行的小女孩或許是個“怪孩子”,然而在《窗邊的小豆豆》這部經典之作里,她卻以最澄澈純真的目光,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引領我們重新領略教育蘊含的溫暖與力量,感受生命創造的無限奇跡 。
關于成長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種子
黑柳徹子筆下的小豆豆,仿佛是從童話森林迷路而來的精靈。她會在上課時突然站起來,對著窗外的麻雀呼喊;會把糞坑里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小山;會與患有小兒麻痹癥的泰明爬樹看風景……這些看似“頑劣”的行為背后,藏著孩子對世界最本真的好奇與善意。在巴學園,小林校長用“你真是個好孩子”的溫柔肯定,用“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午餐會培養審美,用“旱田”式運動會呵護每個孩子的自尊,讓我們看見:真正的教育不是修剪枝葉,而是為每粒種子找到適合的土壤。
關于教育教室的墻壁該長滿蒲公英
當傳統學校用刻度分明的標尺衡量孩子時,巴學園別出心裁,將電車改造成教室,讓學習如潺潺溪流,在田野與游戲間自然流淌。在這里,孩子們能夠依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課程順序;身體有缺陷的孩子在豐富的集體活動中重拾自信;即便在戰爭的陰霾下,校長也會精心策劃露營和溫泉之旅,全力守護孩子們童心的明亮光芒。這些充滿詩意的教育場景,不禁引發我們的深刻反思:現代教育能否減少一些標準答案的束縛,給予生命個性更多尊重?能否將 “管教” 轉變為 “陪伴”,讓教室的墻壁上綻放出自由生長的蒲公英,讓教育回歸生命本真的模樣?
關于共讀在童真世界里重建心靈連接
這本書不僅是一部充滿童趣的成長童話,更是一本蘊含深刻智慧的育兒啟示錄。當我們忍不住抱怨孩子“不聽話” 時,是否真正傾聽過他們探索世界的熱切心聲?當我們陷入成績排名的焦慮漩渦時,是否無意間錯過了他們眼中閃爍的獨特光芒?強烈建議父母與孩子共讀此書,在“小豆豆執著挖糞坑,不為表揚只為探尋”的段落里,觸摸孩子內心的純粹與好奇;在“泰明離世后校長默默無言”的情節中,領悟與孩子探討生死的溫柔智慧。這些跨越半個世紀的文字,恰似一把神奇的鑰匙,依然能夠為親子關系開啟一扇灑滿陽光的明亮之窗,讓理解與愛在家的港灣中靜靜流淌 。
愿每個翻開這本書的孩子,都能在巴學園的童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愿每位教育者,都能從小林校長的智慧中汲取力量。讓我們帶著小豆豆般的赤子之心,在教育的原野上,靜待每朵花按照自己的節奏綻放。
撰稿 | 賈 龍(三年級管理組)
編輯 | 王淑萍
校對 | 王維佳
初審 | 田雙龍
復審 | 吳 金
終審 | 楊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