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為教育公平按下“快進鍵” |
|
|
信息化,為教育公平按下“快進鍵” ——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現場觀察 5月24日,工作人員在向參觀者介紹教育信息化產品。由教育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主辦,青島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全國教育信息化應用展覽,于5月23日至25日在青島舉辦。展覽共有92家單位參展,預計將有8萬至10萬人次參加。(新華社 記者 張旭東攝) 在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斐濟青年哈桑終日倚在一袋袋大米上,身為糧食保管員的他,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跟地磅和計算器打交道。高中畢業的他一直有一個夢想——當一名醫生,為小島上飽受瘧疾折磨的居民解除痛苦。去年,斐濟政府給這座小島帶來了電腦和Wi-Fi。如今,哈??梢酝ㄟ^網絡學習英國愛丁堡大學的醫學慕課課程。他說:“生活像是按了快進鍵。” 生活同樣被按了“快進鍵”的,還有住在地球另一端的劉兆明。今年56歲的他,在中國湖北鄖縣最偏遠的桃花溝山村教學點,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一撇一捺,在磨得發白的黑板上寫寫畫畫了37年。突然有一天,一口“天鍋”在他的學校架了起來。他的教學進入了“數字化”時代。 對于全球教育來說,雖然存在鴻溝和峰谷,但信息化使得世界在任何膚色面前都張開了和善的懷抱。 5月23日,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召開,92個國家的50多位部長級官員、多位信息化技術行業領導者,聚首中國青島,共商一個主題——信息化如何讓教育更美好。 在5月24日上午舉行的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部長圓桌會議上,中國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說:“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技術不斷涌現,新的教學模式不斷產生的今天,教育信息化不僅肩負著重塑傳統的任務,同時也肩負著不斷創新的使命,教育信息化是一個需要全球共同面對的課題。” “這是一種高位的均衡” 無論你身處經歷過屠殺和動蕩的柬埔寨和盧旺達,抑或是擁有11種官方語言的南非,又或是擁有2.6億名學生的中國,你都可以和世界上其他60億人一起分享一塊屏幕,學習一種知識,信息的壁壘和鴻溝似乎正隨著技術的進步而逐漸消解。 聽起來,這是一個美妙的童話。在中國,這一夢想正在逐漸照進現實。 梁啟超說,“歐洲國家,積市而成;中國國家,積鄉而成”。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對于擁有廣闊農村地區的中國來說,跨越時間空間的信息化技術,成為解決城鄉教育差距的良藥——全國6.4萬個偏遠地區教學點實現數字資源全覆蓋,400萬名農村孩子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 “這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華中師范大學校長楊宗凱這樣評價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的發展,“為教育公平鋪平了道路”。 “有”“無”的問題解決了,如何提質才是關鍵。“當農村孩子還在盯著嶄新的電子白板,接受來自遙遠北京的品牌課程時,城市里的孩子已經開始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探究性學習了,信息化已經融入了他們的思維。在某種意義上,這種鴻溝也在拉大。”楊宗凱的言語里充滿擔憂。 當中國人民大學附中的網絡視頻課,第一次投射到內蒙古托克托縣三中數學教師張軍勝的電子白板上時,他先是“興奮異常”,然后就經歷“想吃螃蟹卻無處下口”的尷尬,“兩所學校之間的水平差距太大了”。 信息化能否帶來教育公平?在這次大會上,這個看似有些矛盾的問題,被各國教育官員認真地討論。“優者愈優,差者愈差”的馬太效應,也開始在教育信息化中抬頭。 如果說以標準化流水線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在教育領域對應的是以課堂和考試為中心的拷貝式的人才培養,那么,第三次工業革命給教育帶來的變化則是個性化教育的發展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在楊宗凱看來,信息化所指向的教育公平,也正是這種以創新性為綱、以個性化為目的教育公平,“這是一種高位的均衡”。“在這種均衡下,最優的并非最好的,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他認為,馬拉火車跑贏飛機,在信息化帶來的高位均衡中,并非癡人說夢。 |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信息化,為教育公平按下“快進鍵” 甘肅軌道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蘭州鐵路學校 甘肅高鐵 蘭州軌道| 大專學校 公辦學校 甘肅地鐵 蘭州高鐵 蘭州地鐵2015年招生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