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100畝油茶受益后,每年能增收100多萬元,不僅村民分紅,還能為村莊發展添后勁。”近日,在湖北省通城縣塘湖鎮石坪村,村支書劉虎龍站在綿延數十里的茶山前,一邊指揮30多位村民除草、追肥,一邊跟筆者算著賬。
2011年全票當選村支書之前,劉虎龍一直在外打工。那會兒,村里座座荒山,集體經濟一片空白。劉虎龍上任后,帶領村民治山治水,護砌水毀河堤,硬化水毀道路,又從山上引來清泉水。為發展集體經濟,還流轉村民1100畝荒山種油茶,由村里統一開發、統一移栽、統一管理,收益后四六分成。
如今,在湖北省通城縣,類似劉虎龍這樣的回流村干部,共有531名。通城縣是全國有名的勞務輸出示范大縣。12萬打工大軍中,涌現出一大批創業強人、經濟能人。通城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大力實施“回歸工程”,用政策、用真情召喚這些在外游子回鄉創業。縣委、縣政府同時將“領頭雁工程”與“回歸工程”相結合,令一批回鄉創業人士走上村干部崗位,其中的佼佼者更是擔起村主職干部重任,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領頭雁”,壯大了“回歸村官”群體。
黎錦林、鄭四來、黃暉、汪金熬等成功人士,率先告別城市,返鄉擔任村干部。在他們的影響下,2014年村“兩委”換屆選舉中,該縣當選的748名村干部中,“回歸村官”達531名,占到71%。這其中,擔任村主職干部的共有109名,占到63%。兩項占比,分別比上屆提高19%和27%。
“回歸村官”不僅帶回項目、資金,也帶回開放思維和嶄新理念,他們在改變著家鄉面貌的同時,更改變著村民觀念。據統計,“回歸村官”先后創辦合作社230個,全縣新增種植大戶1520戶、養殖大戶1660戶、加工大戶1390戶。全縣109名回鄉人員擔任村主職干部的村級集體總收入實現1960萬元,占全縣村級集體總收入的89%。
通城縣塘湖鎮荻田村回歸村支書汪金熬,將自己打工積蓄入股玉立集團,然后發動村民以土地入股,在荒山上建起年產值達1800萬元的紡織廠,不僅令一部分村民成為股東,而且讓300多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種田上班兩不誤,拓寬了農民收入,壯大了集體經濟,增強了村級組織的凝聚力。
工程實施以來,通城縣不斷加大對“回歸村官”的培養力度,“給帽子、給地位、給榮譽”。在這些“回歸村官”中,先后產生全國勞模1人、時代先鋒1人、回歸創業之星2人、省級勞模3人,有17人被錄用為鄉鎮公務員,5人被評為省市新農村建設標兵,60人次被通城縣委評為優秀村黨組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