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起,我國各地人才交流中心、高校都接到了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的通知,6月1日,各大專院校、人社部門及其所屬的人才交流中心的各類“大學檔案”不再通過郵政機要通信渠道傳遞,改由EMS快遞。有高校質疑,大學畢業生檔案由機要改EMS快遞,每份檔案要多收5元以上,懷疑郵政方面借機漲價。高校工作人員也擔心,EMS快遞會增加檔案丟失率。人社和教育部門對郵政方面的變動均稱不知情。四川多個地方的人才交流中心也明確表示抵制接收快遞檔案,建議高校用專車專人轉送大學生檔案。(6月8日《華西都市報》)
高校、人才交流中心提出的幾項擔憂和質疑,實際上不難解決。檔案由機要改為EMS快遞派送,收費標準更高,但這完全可以通過校方跟郵政企業協調,拿到相對更低的價格。事實上,郵政企業和其他快遞企業對業務發送量較大的客戶,通常都會給予很高折扣的優惠價。
改為EMS快遞派送,檔案是否更容易丟失?這個擔憂毫無必要。每年高考發榜并結束錄取工作后,錄取通知書從各高校發向考生家庭,負責派送的正是郵政EMS快遞,丟失率相當低。如果高校招生就業部門對EMS快遞的丟失率實在不放心,不妨先行取消通過EMS快遞派送錄取通知書的做法,專人專車送錄取通知書到每戶考生。
大學生檔案從高校,定向發往各地的人才交流中心或有人事檔案管理權的機關單位,相信丟失率會更低,這一過程中也并不存在大學生檔案被改的操作空間。郵政企業事實上為打消高校顧慮,通過專用信封、郵袋和交接袋等提高大學生檔案的辨識度、用寄高考錄取通知書的方式專人投遞。
抵制大學畢業生檔案由機要改EMS快遞派送的理由,就只剩下與歷來做法不合這一條了。現有的學生檔案管理模式,是在計劃經濟時代建立的,統招的大中專學生畢業后具備干部身份,會涉及工作安排、糧油票分配問題。檔案中記錄的信息,決定著畢業生能否有一個好的事業發展,會影響畢業生在進入機關、國企等單位工作后的成長。學生檔案如此重要,所以要通過機要郵件渠道發送,或是通過專人專車派送。
經過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學生檔案已經不再具有過去那樣的重要性,并且,諸如EMS快遞等派送方式也完全可以在保證學生檔案不丟失、不被篡改前提下,替代通過機要郵件渠道傳遞。更進一步,教育部門(高校主管部門)、人社部門(人才交流中心主管部門)完全可以通過加密信息網絡,快捷傳遞畢業生檔案信息。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在未與教育、人社主管部門達成一致情況下,單方面改變畢業生檔案的派送方式,的確不夠妥當。但正如前面所談到的,畢業生檔案派送方式的改變,實際上不會帶來什么嚴重后果,也不存在某些高校和人才交流中心人士危言聳聽的惡劣影響——如果說影響確實存在,僅僅是指畢業生檔案派送方式被改變,神秘性降低,讓負責這項工作的有關單位和人員有所失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