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市第一中學(以下簡稱臺州一中)2015屆畢業生魏凡粟,高考成績705分(理),與北大投檔線740分相去甚遠,但因為參加自主招生獲得北大40分加分,成為天文系的一員。
無獨有偶。同屆學生李嘉豪有相似經歷,以高考685分(理)的成績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大的投檔線是720分,差距如何彌補?答案是三位一體。
在臺州一中,今年有不少類似的高考“贏家”。其中,13位同學通過自主招生被錄取到比高考分數更高層次的學校,數量列臺州第一(初審通過113個,全省排名第二)。在三位一體招生中,沒上重點線、但被錄取到重點大學的有17人;上了重點線被錄取分更高的學校錄取的有多人。
分數好“賺”嗎
當然不是。高校不會白白送來分數,看中的是考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學科特長,語言藝術才能,創新潛質,領導能力等)以及未來發展前景。
魏凡粟為何獲得北大青睞?來看看他的簡歷:校團委副書記,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二等獎,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三等獎,數學省賽一等獎,化學省賽三等獎,聲樂特長,二胡a級,曾獲全國小演奏家二胡決賽金獎。高二暑假,魏凡粟由一中推薦,參加北大夏令營活動,獲“優秀營員”稱號,因此通過北大自招初審。
李嘉豪以物理競賽全國二等獎、數學省賽三等獎等競賽成績以及學校綜合排名前50名,拿到校薦資格,直接通過中科大三位一體初審。
高考后,他參加了中科大組織的綜合評價測試,內容包括數學和物理的筆試以及面試。其中,面試材料涉及核聚變、南極科考等中科大最新科研成果,要求考生根據材料回答問題,評委會加入推進話題,也有別組的成員提出質疑或補充,最后根據考生表現打分。李嘉豪的綜合評價測試成績是全省第八。
成果的背后
這些考生成績的取得,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臺州一中老師徐菊紅是班主任,班上的陳萌萌高一時就立志考北大,每天清晨6點左右到校早自習,每天晚飯后晚自習前,雷打不動到走廊上大聲朗讀。在陳萌萌的帶動下,整個班級、后來是全部文科班、再后來是很多理科生,都集中到走廊上晚讀,場面蔚為壯觀。
臺州一中還實行雙休日和節假日不補課。校長洪仙瑜說:“學校做這個決定,壓力挺大。老師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家長恨不得一周七天全上課,我們的應對措施是,學生做減法,老師做加法。學生在校時間縮短,逼著老師要付出更多提高課堂效率。而學生每周多了一天休息時間,可以自主學習查漏補缺,也可以多學感興趣的學科,讓特長更長。”
關于自主招生、三位一體,很多家長和學生不太了解,以為自主招生只針對頂尖學生,三位一體只針對一本臨界生。
其實不然。在2012級新生入學時,臺州一中召開了迎新大會,邀請家長和新生共同參加,開學第一課就是職業生涯規劃。會上,學校主要領導細致講解自主招生、三位一體報考條件、考試流程等,分析利弊;提出每一位新生要及早發現興趣愛好特長潛質,在高中三年的學習中不斷提升;建議家長及時了解高考新政,支持孩子在競賽、特長等方面下功夫。
該校教師陳勇,從高一開始帶著一個理科班學生攻數學競賽,放棄了很多休息時間。高一暑假,學校組織70多名同學參加浙大數學夏令營,被分在兩個班,一個班在浙大西溪校區,一個班在浙大城市學院。作為帶隊老師,陳勇每天奔走于兩個校園,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幫助。
2014年,15人獲數學國家二等獎(占全市一半)。
另一位班主任丁琳,在高一暑假,根據全班學生的特質和成績,聯系專家來做學業規劃,到高三又根據成績變化調整,讓學生們心中有目標,學習有動力。
編者的話
今天刊發的這篇稿子,是對今年高考的一次極小范圍的總結,但也是未來的高考生值得思考的提示。
總結的中心,是兩種高考招生模式——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和自主招生。
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試點工作于2011年推出,旨在建立學業水平測試(10%)、綜合素質評價(30%)和高考(60%)的多元化招生考試評價體系。
推出第一年,試水高校只有3所,分別是浙江工業大學、杭州師范大學和中國美術學院。但之后,年年有高校加入。至今年,共有52所院校參與試點,比2014年增加15所,計劃招生5200余名,比2014年增加1700余名,增幅達46%。其中,部委和省外高校除浙大、上海交大、中科大3所985高校繼續參加外,還新增復旦大學、中科院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3所。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甘肅軌道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蘭州鐵路學校 甘肅高鐵 蘭州軌道| 大專學校 公辦學校 甘肅地鐵 蘭州高鐵 蘭州地鐵2015年招生簡章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中鐵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