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5日,創客作為一個新鮮詞匯,首次“闖入”政府工作報告。這個被官方翻譯成“Maker”的新鮮詞,最初指那些同時擅長運用3D打印機與激光切割機的人。而“創客”一詞,最早起源于美國硅谷,英特爾、蘋果、微軟等科技巨頭的創始人物,都曾是創客界“第一撥吃螃蟹的人”。
那么,在今天,如何界定創客?是創業者、發明家還是創意師?其實,都不盡然,因為無論年齡老幼,更無論地域所在,努力把創意變成現實、用創新美化生活的人,都是創客。
縱觀全球,跟創客相伴而生的當屬創客教育。創客教育指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所需的知識、能力、視野等方面的教育行為,其主要表現在活動、課程和環境等方面,而創客活動和課程都需要創客空間來支撐。
在歐美國家,“創客教育”已經滲透在日常教育中,很多學校都設置有專門的創客課程,并開設學生“創客空間”,給學生實現“讓想象落地”的平臺。在美國新媒體聯盟發布的《2014年基礎教育版地平線報告》里,“創客空間”作為促進基礎教育學習變革的數字策略之一,被選入未來5年內影響基礎教育12項關鍵技術的大名單。報告指出,當前學校教育最迫切的趨勢之一是回歸到真實世界的學習。而“創客空間”或者“創客教育”,是真實世界的學習活動之一。
互聯網+教育的時代悄然來到,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促進了老師教法的改變。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用各種數字化工具探究跨學科的知識將形成常態,創客教育旨在激活學生創造思維與創新意識,學生可以在社會創客空間、校園創客空間、社區創客空間體驗學習,有條件的可以更進一步延伸到家庭,降低準入門檻,隨處可以將創意實現。
中國的創客教育,已然迎來黃金時代。
——創客是一種運動,在某一個時間節點,一群懷著夢想的人朝同一個方向在運動,產生強大的勢能與氣場;
——創客是一種文化,意味著我們將形成一種新的教育生態,在信息化技術條件的支撐下,讓廣大師生和老師更加主動、更有創意地投入到校園生活,形成一種健康向上、勇于創新、勇于擔當的校園生態文化;
——創客更是一種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所需的知識、視野、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行為,其主要表現在活動、課程和環境方面,而創客活動和課程都需要創客空間來支撐。
創客教育的精髓是在幫助學生進行創客活動的過程中,培育學生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動手制作的綜合能力,初步融合了科學研究、技術制作、藝術創作的全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批判性思維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合作研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藝術創作能力等等,創客教育是目前中小學教育中綜合性強、涉獵面廣、創新性突出的課程。
美國國家訓練實驗室曾在1969年做了下面這個著名的實驗,結果證明:采用學了馬上應用、做中學、小組討論這三種學習方法的學習效率最高,而創客教育正是融合了這三種方法,如果把創客的學習方法移植到別的學科中去,將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創客教育,關系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能否打開,更關系到中國青少年能否在未來的全球化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創客教育將是引領各學科教學改革的又一個切入點,前景值得期待。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