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班就讀萎縮,暴露出我國特殊教育的深層次問題還有待攻克——普通學校還沒有做好接收特殊學生的準備,而整個社會或多或少還存在對特殊兒童的歧視,漠視他們的正常求學權利。這將影響特殊教育質量的提高,也影響殘疾兒童更好地融入社會。
從國際范圍看,用隨班就讀的方式對殘疾兒童進行教育,已成基本趨勢。實踐表明,這有利于消除社會對殘疾兒童的歧視,促進殘疾兒童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我國近年來也在推進殘疾兒童隨班就讀,但在現實中,遭遇諸多障礙。
首先是地方政府沒有積極作為。有的地方政府官員,片面地認為只要讓殘疾兒童有學可上就可以了,沒有意識到,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樣,接受相同的教育,是殘疾孩子的基本權利。在地方政府部門看來,專設特殊教育學校,“省心省力”,容易管理,而讓殘疾孩子隨班就讀,吃力不討好。
在這種認識的主導下,普通學校接收特殊兒童,也不太情愿。一方面,學校沒有專業的師資對殘疾兒童進行教育。需要注意的是,殘疾兒童隨班就讀,不是把殘疾兒童安排到普通學校、普通教室里那么簡單,還需要有專業的師資,或者對原有的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殘疾兒童因為身體的原因,需要不同于普通學生的教育教學。簡單地說,他們和其他同學身處的學校環境是一樣的,但接受的教育卻更具個性化,這需要學校加強相關師資的建設。但由于政府部門不重視,學校缺乏相應的師資,一些接收殘疾兒童入學的學校,在殘疾兒童的教育教學上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有的學校就要求殘疾兒童家長陪孩子上學。
另一方面,普通學校接收殘疾兒童隨班就讀,還需要硬件設施配套。在國外,接收殘疾兒童的學校,所有教育教學設施,都是按可以接收殘疾學生設計的,但在我國,大多數普通學校的教學設施,是針對普通學生設計的:沒有殘疾通道,安裝的電梯,也沒有殘疾人按鈕,所有大門,也不便于殘疾人打開。因此,有學校稱,就是學校想接收殘疾學生,也有心無力,要花大筆資金改建學校,可政府部門又沒有相應的撥款。此外,對于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國外往往會有專門的預算,為殘疾兒童聘任助理教師,照料其在學校的生活。而我國,這些還沒有被提上議事日程。
近年來,幾乎每年都會爆出家長聯名要求學校將自閉癥孩子退學的新聞。從法律角度審視,家長的要求是非法的,學校完全可以拒絕。可是,由于學校本來就不太情愿接收殘疾兒童,因此,采取的應對措施,不是對家長進行有關公平理念的教育,轉而向殘疾兒童家長施壓,希望其“尊重”其他家長的意見,自動轉學到特殊教育學校求學。這樣的處理,是對公民平等受教育權的不尊重,也讓隨班就讀的路,越走越窄。
針對隨班就讀遭遇的困境,我國應該進一步把發展隨班就讀作為提升特殊教育,保障殘疾兒童平等受教育權的重要指導思想,明確地方政府發展隨班就讀的基本職責。與此同時,要結合隨班就讀對學校軟硬件的要求,把解決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只有政府努力倡導并堅持實踐,才能逐漸消除社會對殘疾兒童的歧視,給每一個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