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教育信息化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成為帶動我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戰略選擇。
今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致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指出,“中國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我們將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這一論述精辟地闡明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訴求,為進一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指明了目標、方向和途徑。
教育規劃綱要頒布5年來,教育信息化的戰略地位得以確立,“三通兩平臺”這一教育信息化核心任務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我國學?;ヂ摼W覆蓋率在城市已達97%,農村也達到了81.5%。“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的成功實施使全國偏遠農村地區6.4萬個教學點的400多萬孩子享受到了優質教育資源。數字教育資源開發力度加大、應用模式創新,特別是通過“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的探索,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同時,有力促進了教學模式創新。全國33%的中小學建有校本資源,職業教育建設了56個專業教學資源庫,高等教育上線931門視頻公開課、2700門精品資源共享課。教育管理和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全國51.4萬所學校實現“一校一碼”,中小學生基本實現“一人一號”。通過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為學生資助、轉學、經費核撥等提供了極大便利?!?/p>
總體來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十二五”期間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顯著進展和喜人成績,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支撐作用已逐步顯現。一是通過信息化有效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二是通過教育信息化促進了教育教學改革創新。通過信息化手段的應用,逐步推動教學模式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授受方式,使學生擁有自主選擇和個性化學習的機會,逐步涌現出哈爾濱香檳小學能力導向式學習、河南省鄭州二中“移動自主學堂”等教育教學創新模式。三是通過教育信息化極大提升了教育管理與服務水平。特別是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運行僅一年就完成省內轉學512萬人、跨省轉學66萬人,跨省轉學最快不到9小時即辦理完成,成為教育系統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的民心工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