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娱乐极品视觉盛宴,午夜免费无码特黄毛片,A精品无码免费看,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1

  專注軌道教育 31年
華山教育集團·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軌道行列 彰顯靚麗人生

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美國高中生“跑”大學學什么?

發布時間:2016-01-14 10:50:11

瀏覽量:

分享到:

  兩千多名高中生周末涌入麻省理工校園聽課,全美已有20多所大學加入“無限學習”聯盟——

美國高中生“跑”大學學什么?

參加Splash活動的學生和家長在麻省理工學院校園。資料圖片

參加Splash活動的學生在上課。資料圖片

參加Splash活動的學生在上課。資料圖片

  46歲的帕姆·麥考利(Pam Mccauley)是3個孩子的媽媽,住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的東萊姆鎮。星期六一大早,她開車兩個多小時,跨過州界,把15歲的女兒送到位于馬薩諸塞州的世界頂尖研究型私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聽課。女兒的課一直上到晚上9點,之后母女倆在大學附近的一家旅館住下,因為周日還有一整天的課。她對記者說,她算不上跑得辛苦的,不少家長陪孩子從更遠的州,坐飛機來麻省理工學院上課。

  這是麻省理工學院“Splash”活動的一幕。Splash的中文含義是“飛濺”。記者從活動組委會獲悉,周末兩天中,有2471名高中生,從美國各地,涌入麻省理工學院聽課。

  高中生:自己探索MIT校園

  星期六一早,就讀于波士頓韋爾斯利鎮高中九年級的14歲男生杰森(Jason),趕到麻省理工學院體育館的活動簽到處,交了兩天的學費40美元,領取了課程表和校園地圖等資料,然后,他與父母道別,獨自開始了在大學校園的探索。他說他有點緊張,也有點激動。

  一個多月前,杰森開始在電腦上自己選課。Splash組委會規定,由高中生們自己按興趣選課,不建議家長參與。700多個課程及動手實踐類活動,從對稱性和拓撲學、溫室效應、詞源學、計算機編程、交響音樂解析、零基礎中文,到劇院燈光、側手翻和倒立、咖啡、夢的解析、啦啦隊、漫畫游戲角色扮演、巧克力品嘗等,豐富得令杰森眼暈。許多課程的名稱很是“另類”,他用了好幾個小時才把一些課的內容弄清楚。

  杰森選好課,在線提交給組委會。不久后,一份正式的課程表發到他的電子郵箱。

  有的課,杰森申請了,但沒有選上。一些熱門課程,因名額有限,最終的上課名單只能以隨機搖號的方式決定。所以,選課時,學生除了填寫“第一志愿”課程外,還要填寫第二、第三志愿。

  最終,每個學生拿到一份符合自己興趣、獨一無二的課程表。

  杰森的課程表上,周六從上午10點到晚上9點,除了午飯和晚飯各占一小時,共有6節課:“Java簡介和面向對象編程”,“什么是3D打印和全民造物運動”,“這些人是誰?2016總統候選人介紹”,“寫更短的電腦程序”,“關于大學申請:你想問又不敢問的一切”,“三次四次和五次公式”。

  周日,杰森選上了四門課:“古典物理學”,“怎樣建立成功的新創公司”,“如何實現人工智能”,“復雜的數字:把你嚇呆了的數學”。

  家長:支持孩子廣泛探索

  在MIT校園緊張穿梭了兩天,接觸了那么多新奇的、從沒聽說過的事物,課程結束時,斯賓塞(Spencer)仍意猶未盡,這個16歲的男孩對爸爸喬治·勞倫斯(George Lawrence)說:“我將來想到MIT上大學!”

  喬治·勞倫斯有3個孩子,他們一家五口住在麻州(馬薩諸塞州簡稱)東南部的法爾茅斯鎮。這次他陪上高中的一兒一女來上課。他的兒子斯賓塞上十年級,女兒安妮(Annie)上十一年級,均就讀于麻州科德角的斯特吉斯特許公立學校,在今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全美公立學校排名中,這所中學位居全州第一。

  安妮酷愛繪畫、舞蹈,對體現領導力、創造力的活動很感興趣。這個周末,她在MIT學了繪畫、神話傳說、游戲理論、個人理財、印度風格街舞等課程。斯賓塞一直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他上了統計、游戲猜謎里的數學原則、網絡匿名數字貨幣“比特幣”等課程, 還學習了中國麻將的玩法。

  周六晚上9點多,孩子們上完第一天的課程。在家長休息室等候的喬治看起來有些疲勞。趕來與父親會合的斯賓塞和安妮則一臉興奮,眼睛里閃爍著喜悅和滿足。

  斯賓塞向記者描述:“一個教室和另一個教室之間經常隔著好幾棟樓,弄不好就會迷路。但是課程很精彩,教課的老師們都很棒。”

  父親喬治說,這次來MIT上課,是孩子們自己的主意,選課、日程安排也由孩子們一手操作,他只是當了一回司機。不過他非常支持孩子有廣泛的體驗,因為孩子需要一個自我發現的過程,沒準兒哪段經歷,就會在孩子內心種下夢想的種子。

  從康涅狄格州送女兒來聽課的帕姆對記者說,她上十年級的女兒將來申請MIT的可能性并不大,因為MIT以理工科見長,而她女兒目前對國際事務的興趣更濃厚,在高中正在學習難度較高的法語榮譽課程。這次帕姆帶女兒來MIT聽課,主要是想讓女兒體驗一下大學上課的感覺,在不同的課程中了解自己的興趣,以利于將來尋找與自己興趣、能力匹配的大學和專業。“孩子的興趣可能會變化,作為家長,應該支持孩子在學習興趣上有更廣泛的探索。”帕姆說。

  一位活動組織者告訴記者,Splash組委會經常收到父母們的來信,講述自己孩子參加課程后的驚人變化。許多孩子發現,一些看似枯燥的學科原來如此有趣,做一個有奇思妙想的人是一件這么酷的事情。有的家長甚至從其他國家帶孩子趕到MIT,參加這一活動。

  大學生:把夢想火種傳下去

  在紐約市長大的埃里克·曼尼斯(Eric Mannes),目前在MIT念大四,專業是數學,明年畢業后將到紐約一家知名的資本公司工作。上高一和高二時,埃里克連續兩年從紐約趕到波士頓,參加了MIT的Splash活動。他對記者說:“那時候在MIT的校園里,看到大學生們可以講授那么多讓人興奮的東西,我真的挺受激勵的。”數年后,埃里克也成了MIT大學生中的一員。

  上大學后,埃里克每年都報名參加Splash的授課活動。他講授過數學、謎底狩獵、認知偏差、計算機安全等多個課程。其中,“謎底狩獵”介紹了MIT校園獨有的、創立于1981年的解謎比賽。“正式解謎比賽的時長是整個周末,但Splash課程的長度只有一小時,所以我們在課上解的謎相對簡單一些。”

  埃里克今年開設了一門名叫“牛肉”的課程。“MIT牛肉俱樂部主席”,是埃里克在MIT的另一個頭銜,這個俱樂部的成員對牛肉有特別的偏好。俱樂部有時會在校園開課,講授烹調牛肉的方法。這一回的Splash課上,埃里克和自己的高中學生一起,做了4道以牛肉為主要食材、分屬世界不同地域風味的菜品。

  “在Splash,我們可以開任何課。”埃里克說。除了當老師,他還一直積極參與該活動的組織管理工作。2013年,埃里克當選Splash活動的共同主席之一。主席這一崗位每年通過競選產生,一般由大二學生擔當。一屆屆學生薪火相傳,熱情不減。

  埃里克說,每年Splash活動開始前,有興趣當老師的大學生報名后,會參加有關教學的訓練,學習怎么樣當老師。很多年輕人感到,授課的過程讓他們自己也受益良多。

  埃里克舉了個例子。2009年他上高二時,也是一個周末,他從紐約來波士頓參加MIT的Splash活動,聽了一門課,名叫“太陽能電池板、手榴彈和炸毀月球:如何思考能源”。授課老師是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原機器人專家及程序員、后來創作了知名網絡漫畫“xkcd”并成為專職漫畫家的“牛人”蘭德爾·門羅(Randall Munroe)。

  埃里克回憶,那堂課上,蘭德爾向學生講解,如何用物理學解決與能量相關的、有趣而不尋常的一些問題。這位酷酷的老師,一邊回應高中生們沒完沒了的問題,一邊給學生們烤餅干吃。

  3年后的2012年,在接受美國《大西洋月刊》專訪時,當年“酷酷的老師”蘭德爾·門羅說,正是2009年一個周末,他在MIT的Splash活動授課的時候,當他回答高中生們頻頻拋出的、看似怪誕的科學問題時,忽然有了寫本書的想法。不久,他寫出一本名叫《如果》的暢銷書,以嚴肅的態度解答怪誕的科學問題,并開通了同名博客。這本書至今仍很暢銷。

  MIT:周末好“瘋狂”

  整個周末,充滿魅力的MIT校園,成了高中生的樂園。思想在交匯,創意在迸發,無論中學生、大學生,還是眾多的家長,都受到了感染,直感嘆:“這真是個瘋狂的周末。”

  各個教學樓、幾乎所有的教室,不同風味的餐廳,都被高中生們“占領”了。還有30來個一直開放的實踐活動工作室,高中生們可以隨時走入,做做編織、折紙,學習彈奏一種夏威夷撥弦樂器“尤克里里”,或者玩中國的麻將、悠悠球。

  家長們,也被卷入一輪輪的“頭腦風暴”中:或在志愿者的導引下,參觀校園,聆聽校史;或者在“家長課堂”聽課;要不就在休息室里,圍坐在一個個大圓桌邊,開起了不同主題的“圓桌會議”。許多家長結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新朋友,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好奇心迸發的年輕時代。

  “家長課堂”設置于兩個大教室,有多個課程可選。家長可以了解大學錄取過程、高中生海外學習機會等信息,也可以就如何激勵孩子、如何高效生活等話題展開思考和討論。

  據組委會統計,今年的Splash,共有488名志愿者老師開設了大約700門課;136名志愿者支撐后勤工作。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幾十名學生分擔行政管理工作,籌劃和組織這一大型活動。授課老師和志愿者中,大多數是MIT在校學生,也有一些返校的校友,還有少數來自于附近的社區和其他大學。

  舉辦Splash活動的“教育研究項目”,是MIT創辦于1957年的學生組織。與中學生分享知識和創造力,是該組織的創辦宗旨。除了Splash活動,他們還舉辦針對初中和高中學生的一系列教育活動。

  記者看到,MIT這個“瘋狂周末”,充滿激情,但井井有條。校園中,隨處可見標示牌;各種分發的資料設計得詳細而貼心;遍布校園的志愿者,隨時提供指路答疑等服務。更重要的是,這一敞開大學校門的行動,獲得了MIT整所大學、各個部門的支持,充分的空間,充足的資源,讓高中生們收獲了豐盈飽滿的體驗經歷。

  MIT與相距不遠的哈佛大學,同為世界頂尖大學,堪稱麻州首府波士頓的標志性區域,一直是人們觀光游覽的熱門景點。查爾斯河畔的MIT主樓前,拍照留影的人絡繹不絕。哈佛大學校園里,每天都有大批的游客徜徉漫步。兩校的各個博物館,每年也吸引著大批游客。

  不僅僅作為旅游景點,這兩所世界一流大學,一直在以各種方式,深度地服務社會。MIT的Splash活動,只是這所大學服務社會的實踐之一。

  美國大學:向中學生敞開大門

  記者了解到,27年前起源于MIT的Splash活動,目前已發展成為美國全國性的教育實踐活動。基于MIT學生組織“教育研究項目”舉辦Splash等活動的成功經驗,2009年,非營利機構“無限學習”(Learning Unlimited)于MIT所在的波士頓劍橋鎮成立,致力于促進高校學生為中學生創辦教育活動。Splash成為這一組織的招牌項目,影響力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開始舉辦Splash活動,他們打開大學校門,致力于在中學生們的心中,播下夢想的種子。

  1988年,第一屆Splash活動在MIT校園舉辦。第二年,美國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學緊隨其后,采納了這一活動模式。每年秋天和春天,近兩千名孩子在他們心儀的斯坦福校園內聽課及參加各種實踐活動。

  之后,更多的姊妹項目誕生了。如今,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杜克大學、波士頓學院、布蘭迪斯大學等知名大學均定期舉辦這一活動。

  2015年10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也加入這一陣營,舉辦了該校首屆Splash活動。

  “無限學習”機構每年派送“大使”,參與不同學校的Splash活動,促進成員校間的經驗交流,提升活動水平。除了Splash活動,“無限學習”機構還開展其他多種面向中學生的教育活動。在全美范圍,迄今已有超過10個州的20多所大學,加入了“無限學習”聯盟。

  除了那些舉辦Splash活動的大學,“無限學習”聯盟還包括哈佛大學、西北大學、萊斯大學、東北大學、馬里蘭大學等綜合性大學,以及阿默斯特學院、史密斯學院、巴布森學院、克萊蒙學院聯盟等一些知名文理學院。每年,這些學校通過各類活動,打開大學校門,迎接中學生的到來。

  Splash的中文含義是“飛濺”。在Splash活動的發源地MIT,記者試圖找到這一名稱的來源:誰最早提議使用這個名稱?名稱當中有怎樣的寓意?但截至發稿,記者仍然沒有找到答案。曾經擔任Splash活動共同主席的埃里克·曼尼斯,在人們眼中聰明絕頂的MIT優秀學生之一,終于被問住了。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美國 高中生 大學

精彩專題 MORE >
技能大賽榮譽榜單 普高班 普高班、職高班、就業班

2015世界教育走了多遠

2015年環球教育的十大關鍵詞

微信咨詢
在線咨詢
免費回電
返回頂部
新浪微博 QQ空間 官方媒體咨詢詳情
甘肅北方技工學校 - 在線老師 親是想了解哪個專業呢?發些專業明細給您參考一下哦~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