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對兩文后發現,兩篇論文正文部分高度相似,連中文題目、摘要、關鍵詞,甚至致謝語都近乎一字不差。雖然早在2013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就公布了《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建立學風監管與懲戒機制,嚴懲學術不端行為,對學位論文作假者取消學位申請資格或撤銷學位。”但因為在現實中被曝出的碩士論文抄襲事件較少,自然就有了僥幸心理,膽大包天了。
不過,審查機制是一回事,教育功利化恐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今形勢下,多數人讀研究生并不是為了學習什么知識,更多的是為了混一張文憑,謀一份工作而已。如此心理,又碰上了不少高校的寬進寬出,這位抄襲者就更加有恃無恐,就算被審查出抄襲,也不過是換篇論文的事,照樣畢業。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一些人羞恥感缺失,尤其是當下大學教授抄襲現象也屢見不鮮,如此氛圍下,學生自然會上行下效。這一點還體現在,如今的教授成了“老板”,時常“無償”占有學生的勞動成果,比如,教授掛名出書,文字卻是學生捉刀。這種扭曲的師生關系,生產出的自然是畸形的“產品”了。
當下來看,要遏制學位論文抄襲這一問題,還是要從嚴肅處理做起,落實現有的規章制度。《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要求:“加強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加大學位論文抽檢力度,改進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辦法,統籌學科評估。對評估中存在問題的單位,視情做出質量約談、減少招生計劃、停止招生直至撤銷學位授權的處理。”從這個角度來說,對這位學生和其導師進行必須的懲戒也是治標的必然步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