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辦評分離”,這五個字在今年的教育領域應該屬于高頻熱詞,尤其是在《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已頒布30年的背景下,如何推進管辦評分離,重新調整學校、政府和社會的關系,切實解決政校關系中政府對學校管得過多過細、抑制學校辦學活力,解決社會參與度不夠的問題,構建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考驗著教育人的意志和智慧。
5月27日至28日,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在上海浦東召開教育管辦評分離推進會,交流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的思路、做法,也提出了改革中碰到的一些新問題。
清單之外再無權力,政府用權不再“任性”
相對于政府而言,學校、社會都處于弱勢地位,要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新型關系,重點和難點在于政府的自身改革。限制政府部門“管得過多、管得過寬的手”,既需要制度約束,也需要自我“斷腕”,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創新。
轉變教育行政職能,首先要求政府簡政放權,編制權力清單,厘清職能邊界,迫在眉睫。2014年,浙江在全省教育系統組織開展權力清單編制工作,明確了各類行政權力事項6類39項,削減管理事項187項,并全部通過浙江政務服務網向社會公布,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方便群眾監督。
政府管教育的方式也要隨之發生變化。如何創新管理方式,防止“放而不亂”?上海市浦東新區教育局率先實施委托管理。這種政府和民間組織的合作形式,既落實了政府的責任,又使政府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具有了更高效率。浦東新區從2005年在全市率先啟動第一個基礎教育委托管理項目以來,至今已累計實施63個項目。
“國家應加快教育法律法規制定修訂步伐,盡早完成最高頂層設計,為推進改革提供法律支持。”陜西教育廳政策法規處處長石光華說,行政許可都是法律法規設定的,隨著國家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大,大量行政許可事項被取消或下放層級,而頂層設計的法律法規制定修訂并未能及時跟進,這是目前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面臨的最大難題和決定性因素。
放權之后學校得會用權
放權之后學校就一定能接得住嗎?激發學校的辦學潛力,依法自主辦學,并不那么簡單。推進管辦評分離,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就要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充分調動校長辦學、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山東濰坊市嚴格落實中小學校長負責制,把副校長的提名、中層干部聘任等人事權交給校長,把師德考核、職稱競聘、評先樹優、招生錄取等還給學校。濰坊市中小學職稱已完全由學校自主競聘產生,中級實行審核備案、高級實行淘汰率城鄉分置,對農村學校原則上等額評審。同時,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加強黨建監督、民主監督、考核監督以及校務公開。像職稱晉升、先進評選、績效工資發放等事關教師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該市規定方案必須通過全體教職工85%以上表決通過后方可實施,用制度保證校長接好權、用好權。
陜西省則在大力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要求高校以“一章八制”為重點,建立完善各項制度,優化內部治理結構,加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章”即大學章程,“八制”指的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學術委員會制度、理事會或董事會制度、教師申訴制度、學生申訴制度、財經委員會制度和信息公開制度。截至目前,陜西省已正式核準25所高校的章程,力爭年底基本完成全省高校章程建設任務。
放權學校的腳步在加快。目前,四川“高校擴權意見”已正式下發,提出34條措施,明確“七個進一步支持”高校落實和擴大七個方面的辦學自主權。
積極培育第三方組織
推進管辦評分離的目標是基本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學校依法自主辦學、社會依法參與和監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這其中,培育權威性、獨立性、專業性的教育評價社會組織,尚是“軟肋”,亟須突破。
山東濰坊已經在建立第三方參與的專業評價制度。對校長職級評價、學業質量監測、高中星級評估、機關重點工作項目等專業性強、關注度高的領域,全部用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社會第三方評價,確保用專家引領專業,用規則促進公平。
而上海浦東新區在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上,采用購買市場服務的方式。比如,嘗試擴大政府購買教育服務范圍,涵蓋教育行政管理事務、專業教育評估、教育內涵發展研究、社會組織專業培訓以及針對重度殘疾或智障兒童的特殊服務,如購買浦東新區學前教育協會的服務,委托其對新區所有民辦幼兒園的日常事務進行管理;購買專業教育評估事務所的服務,對歷年新區教育內涵項目的執行情況進行專業評估;購買浦東教育學會的專業服務,對委托管理學校的項目進行中期或終結性評估等。
國務院:強化國家教育督導 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
推進管辦評分離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上海:以"教育督導立法"形式撬動管辦評分離
教育部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