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兩會,“高鐵”成了各代表、委員的熱門話題。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5年鐵路的投資要保持在8000億以上,新投產里程8000公里以上。報告一出,引發了各地代表和委員爭搶高鐵這塊大蛋糕的熱潮。高鐵的快速發展,讓不少地區、城市感慨:再不把高鐵引進來,這城市就out了。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百年都不得改變的真理,如今各省市不論是高速公路還是普速鐵路都修得是有模有樣了,可要想進一步拉近與一線城市距離,站在發展的最前端,還得從這個集現代與科學的高鐵入手。高鐵因其安全、快速、便捷的優點,在經過2015年春運的洗禮后,已然成為旅客朋友出行的新寵,越發成了受追捧的對象,而高鐵的優勢遠遠不止這些,快速發展中的高鐵,對拉動地區商貿、旅游、餐飲等經濟實體上亦是不容小視,對文化、知識、人才交流等領域也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高鐵儼然成了一種經濟,一種所謂的高鐵效應。
我國的高鐵發展迅速而又穩定,形成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的高速鐵路體系,但兩會“聲音”中也提到了高鐵在追求發展的同時還需要有高鐵的專門安全管理條例,比如高鐵禁煙等等。誠然,推動高鐵走出去,從起步走向成熟還需追求一種健康的發展模式,只有在各項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后,高鐵才能夠真正的站穩腳跟,才能真正地讓高鐵這張“中國式名片”走向世界。
(作者系中華鐵道網評論員 劉雪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