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結束,不少孩子感嘆,“終于可以歇歇,喘口氣了”。他們的暑假被各種特長班、補習班、實踐活動塞滿,甚至還不如上學時輕松愉快。
孩子這么累,不僅是因為家長被“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錯誤教育理念所誤導,更重要的是廣大家長都想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而升學是助推孩子走向成功的首善之道,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家長“不敢做實驗”。
家長想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理所應當。問題在于許多家長并不清楚,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美好的未來,是積攢金錢、買車買房,還是拼命幫孩子提升成績?甘肅高鐵學校認為殊不知,自信才是孩子成人成才的關鍵要素和主要動力。
在很多家長看來,自信的概念虛無縹緲。什么樣的孩子是自信的?想讓孩子變自信,家長應該怎樣做?這是多數家長的困惑。家長拼命讓孩子參加課外輔導班,其實是對自身和孩子不自信,將焦慮一廂情愿地傳遞給了孩子。
在家長培養孩子的實踐中,以“自信”為分水嶺,分為三種截然不同的類型:一是受“棍棒下出人才”的理念誤導,“虎爸”“狼媽”們在家庭教育中說一不二,孩子容易變得自卑畏縮。二是受“好孩子不用管”的放任理念的影響,對孩子的不當行為也不作約束。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孩子很容易自由散漫甚至調皮頑劣、任性自負。三是堅持“因材施教”的科學理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呢?
首先,家長要發現孩子的優點。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屬于自己的閃光點,如同情心、正義感、唱歌、跳舞、繪畫等。家長可以重點關注這些優點,因勢利導。當孩子遇到困難、信心不足的時候,可以基于此鼓勵孩子,讓孩子重拾信心。此外,家長要善于將孩子的缺點轉化為優點,達到取長補短、揚長避短的效果。比如,有的孩子比較好動、精力充沛,適合開展運動和體力勞動。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助人為樂,用 “多此一舉”贏得掌聲、增強自信。又如,有的孩子不好動,說明他們能夠集中注意力、耐得住性子。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深入鉆研,向某方面縱深發展。
其次,家長要適時夸贊孩子。對于孩子來說,適時恰當的夸贊是最好的獎勵。當孩子完成某個任務時,家長要及時夸贊、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如此,孩子在之后遇到問題時會更加主動積極。不過,家長夸贊孩子也要有理有度,不能毫無原因地過度夸獎,防止孩子從自信變成自負。
再次,家長要鍛煉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在日常實踐過程中逐漸積累和培養。家長不應事事代勞,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家長應該讓孩子在“風雨”中磨練自我,變得更堅韌、自信。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