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16日,由中國膜工業協會、中國環境科學院和膜生物反應器(MBR)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主辦的“第二屆膜法城鎮新水源技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本次研討會以“推廣膜技術,開辟新水源”為主題,特別邀請了三名院士帶來精彩報告,來自環保部的相關領導,以及相關行業專家、企業管理者、科研人員與工程技術人員等參加了會議。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本次研討會提出以全新的視角看待廢水、污水和海水等非常規水資源,可有效實現“開源”。膜法作為技術成熟、應用可靠的高新技術,將在開辟新水源方面發揮巨大作用。會議還就國內外新水源開辟情況、膜技術的推廣應用狀況,以及進一步開拓膜法水處理市場空間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說:“用傳統處理方法獲得水的成本及難度在不斷加大,未來將更傾向于用非傳統技術和方法獲得水源,而膜技術是必然的選擇。”
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炮兵后勤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侯立安表示,膜技術具有處理效率高、節能、適用范圍廣和工藝簡單等優點,將成為非常規水源開發和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教授蹇錫高介紹說,“膜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膜的性能,兼具耐高溫與可溶解兩種特性的膜材料將在海水淡化、能源等領域發揮重大作用。”
中國膜工業協會秘書長王繼文表示,膜法行業已經擁有優秀的示范工程和過關的成本,膜技術將在削減污染、開辟新水源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為中國的綠水貢獻力量。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