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強曾對北京地區職業聲望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發現我國與國外多數國家的職業聲望評價有明顯的差異:職業聲望評價的一致性低于這些國家,而沖突性、分裂性又高于這些國家。“社會轉型時期相互沖突的價值觀念體系及社會規范,是導致人們產生分裂性社會評價的根本原因”。他表示,職業聲望評價實際上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社會輿論,對金錢和權力起著平衡和糾偏的作用。首先要從制度體系上加以保障,不斷完善用工制度,形成長期、穩定的雇傭關系,讓人們能夠通過職業水平的提升實現職業地位上升,從而得到相應的尊重。
--------------------------------------------------------------------
對大多數人來說,職業不僅是一個飯碗,也體現出自己的社會地位。當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創業浪潮的興起讓一些高收入職業備受矚目,反腐的進行和矛盾的凸顯也讓一些曾被熱捧的職業出現降溫,互聯網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又不斷催生出各種新職業……在人們心中,什么樣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一些常見職業的社會聲望如何?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益派咨詢,對2003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受訪者看來,當下社會聲望最高的5個職業依次是:科研人員、大學教授、工程師、醫生、律師。78.9%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職業的社會聲望一般或較低,41.3%的受訪者不愿意子女從事自己現在的職業。
受訪者心中社會聲望最高的職業是科研人員、大學教授、工程師
李凱(化名)在北京一所高校讀大四,今年即將畢業。對于自己的職業道路,他在上學期間一直在思考和規劃。“我父母一個是醫生,一個是老師。這兩個職業都比較穩定,社會評價也不錯。但我更想做能發揮創造性、時間自由一點的工作。”李凱說,他的理想是做企業家和科學家。他大學期間曾嘗試過幾次小型創業,希望畢業后能和同學一起開一家家教公司。
“救死扶傷、教書育人、發明創造是不少人小時候的夢想,現在看來,醫生、老師、科學家這些職業都算不錯。”張明敏在杭州一家商場做服務員,她認為,聲望高的職業要么賺錢多,要么技術含量高,要么穩定性強。“雖然現在不少老師、醫生也抱怨自己的職業沒地位,不如高級服務員、保姆賺得多,但大多數從事服務業的人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張明敏說,每次同學聚會,她都不好意思提起自己的職業,她很羨慕職業體面的同學。
調查顯示,在受訪者心中,當下社會聲望排名前三的職業是:科研人員、大學教授、工程師。醫生、律師、教師、高級技術工人、設計師、警察、運動員、文藝工作者、記者、民營企業主、金融從業人員的排位也比較靠前,選擇比例均超過10%。排名較后的幾個職業是:家政服務人員、按摩師、服務員、司機、導游。
受訪者認為未來職業聲望最有可能提高的3個職業是:科研人員、大學教授和醫生,科研人員排名第一。教師、律師、工程師、高級技術工人、民營企業主、設計師、消防員、銀行、金融從業人員、記者、IT工作者排名也比較靠前。家政服務人員、按摩師、服務員、司機、導游排名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