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孩子教育為主題的電視連續劇《虎媽貓爸》剛剛熱播完。這部電視劇再現了當今孩子教育中不同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的較量,以及大人們的焦慮、困惑和與孩子有關的各類人、各種角色的沖突,讓許多人似乎看到了現實中自己的影子。盡管人們對“虎媽”畢勝男這個人有不少微詞,但依然對她在孩子教育中敢作敢為的“大手筆”和深度思考多有褒獎。劇中畢勝男的一系列“經典臺詞”也在網上網下熱傳。那些被人們奉為“經典”的臺詞,隱含著當今普遍存在的某些對孩子教育的認識誤區。
我在單位能管好一百多號人,還管不好自己親閨女?
劇情回放:
畢勝男的女兒茜茜在奶奶家備受嬌慣,她想接回女兒自己教育又怕得罪婆婆,找到孩子的姑姑羅丹幫忙做婆婆工作。交談中,羅丹質疑畢勝男自己撫養女兒的可行性,倔強的畢勝男非常自信地說了這番話。
在單位能管好員工與在家管好孩子是一回事嗎?當然不是。這話混淆了職業角色和父母角色,羅丹的認同恰恰反映了人們對不同角色的認知錯誤。
在職場干得出色未必能當好父母,因為這兩種角色有不同的特點和角色規范,使的不是一股勁兒。家庭是育人,職場是謀事,家庭與職場氛圍不一樣、目的不一樣、章法不一樣,人際互動的方式也不一樣。為什么很有成就的老師能帶好幾十、幾百個學生,出色的老板能管理好成百上千的員工,卻可能“玩不轉”自己的一個孩子?原因之一就是把職業角色帶到了家里,用學校老師、單位領導的方式管孩子,是缺少在不同角色之間進行角色轉換的能力,是角色的錯位,或者是忽視了自身對父母角色的單獨修煉,并不具備好父母的素質。所以說,當好父母與職業地位沒有必然聯系,更不可相互替代,以“管”的心態面對孩子,不會有好的結果。
教育提示:好領導≠好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