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幾個和“撕書”有關的畫面,引發(fā)熱議。
《舌尖2三餐》中,安徽毛坦廠的學生們在“出關”高考前,在高聲叫喊中,把撕成碎片的考卷、教科書拋向空中。
而在陜西長武縣,6名高三學生因為不滿“撕書”行為被老師制止,將老師打傷。
“撕書”,每年在中考、高考前屢屢上演,很多人理解為是學生的一種減壓方式。可這樣的方式,合適嗎?面對中高考最后沖刺階段的巨大壓力,有沒有更好的舒緩方法?
故事
品學兼優(yōu)的高三生,屢次出現(xiàn)跳樓想法
一位初三的媽媽,形容臨考的狀態(tài)“度日如年”。她說,最發(fā)愁的是孩子對自己要求高,中考越近,明顯感到孩子的心理壓力越大,“老會失眠,太想考好了。”
她覺得孩子生活在“煉獄”中,心理備受折磨,為了好一點的中考分數(shù),拼命學習,陷入題海的重復操練,放棄休息和運動時間。六點多起床,11點多睡覺,是常態(tài),復習資料總是做不完,一周兩次的沖刺補習,“前幾天小長假也在天天補習、做作業(yè)”。
“有時候覺得中考的壓力更大,杭州的高中選擇余地太小,只有那么幾所。”她說,看到孩子的無奈,卻無能為力,“聽孩子訴苦,陪著偶爾鍛煉一下,想聽音樂就多聽聽,希望盡量情緒能穩(wěn)定吧。”
“現(xiàn)在心理有問題的孩子越來越多。”一位高三老師認為,一些家長給孩子的要求太過,也是很大的因素。
她所在的學校,一位女生就因為家長的高要求而出現(xiàn)心理問題。“家長會提出非常細致的要求,對老師如何管孩子都會一一交代。”
結果,孩子走向了反面,厭學并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這時,家長才后悔地說,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休學了,時而來學校聽課。但是,精神狀態(tài)還是回不到正常時。對于高考,特別地排斥。
在杭州市心理衛(wèi)生中心文一路心理咨詢門診部的心理專家宋海東看來,這些年,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增無減,在門診,因壓力大引發(fā)心理問題的孩子越來越多。
前不久,有一個溫州的高三學生來心理咨詢。“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學生,沒有理由突然不想去學校。家長一多說,就有跳樓想法。”宋海東說,這其實跟長期壓力的積壓有關系,很多孩子從初中,甚至小學開始,就有父母、老師不斷的壓力,讓孩子覺得,不能比人家差,至少要保持這樣的狀態(tài)。
在門診,壓力大最典型的表現(xiàn),是孩子覺得“學不進去了”,看到卷子、課本,腦子一片空白,什么都看不進去。但等家長意識到,要么是孩子不愿意去學校,要么是已經(jīng)出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