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5%,46.5%……從2012年到2014年,貴州省貴陽市大學生應征入伍比例逐年提升,貴陽市和貴州財經大學還先后被成都軍區表彰為“征兵工作先進單位”。
“這是兵役機關、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同努力的結果。”貴陽警備區領導介紹說。隨著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加速推進,普通高校已經承擔起為軍隊提供人才支撐的重任。在此背景下,征兵由“社會選兵”向“院校選兵”轉變成為必然。經過幾年實踐,貴陽警備區逐漸把準了校門直通營門的“脈搏”,探索出一條適合當前形勢的大學生兵員征集之路。
貴州省共有55所普通高校,其中的33所分布在省會貴陽。對于征集高學歷兵員入伍,貴陽警備區上上下下早就形成這樣的認識:“我們不能守著‘富礦’還受窮,必須懷著高度的責任感當好‘采礦人’!”
省會城市是高校聚集地,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但是,兵役機關走進高校征集大學生兵員,起初也遇到過一些困難。
在貴陽市,屬于“條條管理”的省屬高校有20多所,“高門檻”曾讓人武部干部望而卻步。一些征兵干部坦言:“盡管區人武部對高校武裝工作擁有屬地管理權,但不少院校的行政級別比區縣還高,實際工作中人武部有點插不上手的感覺。”
隸屬關系的矛盾,真成了高校征兵的“梗阻點”?帶著疑問,警備區黨委深入相關高校調研。面對人武部干部的埋怨,高校方面卻另有說辭:“我們在選兵定兵中說不上話、拍不了板,總覺得征兵是人武部的事……”
“要想在校園掀起當兵熱,理順工作關系迫在眉睫。”軍地座談時,大家統一了思想認識:軍事機關對屬地高校武裝工作的領導權是法律賦予的,高校必須按要求落實武裝工作。另一方面,針對征集對象發生的變化,軍地要主動采取措施,確立高校在征兵工作中的主體地位。
為此,貴州省軍區司令部和貴州省教育廳聯合出臺《貴州省學校征兵工作暫行辦法》,對高校武裝部設立、征兵考核機制運行、優惠政策落實等工作作出明確規定。2013年,貴陽警備區結合省軍區賦予的人武部正規化建設任務,在貴州財經大學、貴陽職業技術學院等10余所高校規范建設武裝部,嚴格落實人員編制、工作經費、活動場地等“硬杠杠”,明晰武裝部責權關系,并督促學校就業、招生、教務等部門圍繞征兵工作“抱團發力”。
與此同時,警備區積極創新征兵任務分配機制,根據屬地高校數量和學生人數多少區別劃分征集任務,明確提出把高校武裝部列為征兵主要力量,讓其走到征兵工作前臺。
從2013年起,每年征兵工作啟動后,貴州財經大學等高校都把征兵工作納入學校議事日程,主動開展預征、宣傳等活動。一時間,校園里到處吹響征兵的號角。在高校武裝部的大力協調下,一些院系老師還當起征兵宣傳員,課堂上適時進行國防教育,課堂外有針對性地交流思想,積極鼓勵優秀大學生投身國防事業。
“2013年我校一下子征集了58名大學生入伍,基本上都是我們自己拍板確定的。”回憶兩年前在征兵中首次扮演“主角”的經歷,貴州財經大學武裝干事胡細根按捺不住激動之情。他說,這個成績當然離不開軍事機關的信任和幫助。
合理下放征兵權限,給高校征兵工作注入了勃勃生機。今年5月上旬,貴陽多所高校就自發掀起了征兵宣傳熱:貴州工商職業學院將入伍提干的學生盧亞鵬和汪洋請回學校作報告;貴州民族大學廣泛宣傳學生林錦松退伍復學后享受優惠政策考取碩士研究生的經歷……
高校征兵的積極性上來了,兵役機關并沒有當“甩手掌柜”。近年來,貴陽警備區每年都會根據征兵政策的調整,及時派人到院校講解培訓,增強高校征兵人員的業務素質。同時,軍地廣泛開展“網上咨詢周”“征兵宣傳月”等活動,并協調派出所、醫院等單位到學校“設點辦公”,為應征大學生政審和體檢開辟綠色通道,提供報名、體檢、政審和預定的一站式服務。
貴陽市各區縣也競相推出優惠措施,鼓勵大學生應征報名:云巖區出臺大學生士兵退役就業10條優待措施;南明區在企業設立技能培訓機構,免費為退役大學生士兵提供培訓;白云區給應征入伍的大學生家庭發放獎勵金……這些舉措,有效激發了大學生的應征熱情。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警備區 貴陽 兵員 甘肅軌道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蘭州鐵路學校 甘肅高鐵 蘭州軌道| 大專學校 公辦學校 甘肅地鐵 蘭州高鐵 蘭州地鐵2015年招生簡章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中鐵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