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一個參加過高考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高考前家人精心準備的早點、三次高考兩次落榜的痛楚回憶、緊張學習之余的開心一刻、考前幫身邊同學做高考輔導……回望38年,高考并不是一個“改變命運的分數”,只是一次經歷而已。這經歷讓人終身難忘,只因你的青春曾和這場“戰斗”緊密相連。
“1984年,那是個喝涼水都塞牙的年代。”說起自己當年的高考經歷,現為臨沂市某醫院主任醫師的林洪江坦言那段經歷不堪回首。
因為出生在貧困的農村,家里兄弟姐妹又多,在家排行老三的林洪江從小就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然而,上學后他聽老師講城里人生活得都非常富足,于是,從小他就立志好好讀書,長大考上大學成為一名“城里人”。依靠著這個信念,他一直勤奮學習。然而,家里兄妹多的環境并不適合學習,再加上周圍的小伙伴們經常去找他玩,為了不耽誤學習時間,他總會讓母親告訴小伙伴們自己不在家,而他自己只能靜靜地躲在柴火垛后面看書。母親看他辛苦,就把他送到住在鎮上的大姨家,那兒距離他就讀的高中也近。
“我大姨家孩子都不在家,學習環境很好。”林洪江說,那段時間真的很幸福,晚上放學后吃完大姨給做的飯,他就從書包里掏出書本做題,一旁有大姨陪著。那時候,特別愛學習成績也好的他是全家的希望,家人們都一心盼著他能早日考上大學。
高考當天,大姨早早地起來為他煮了倆雞蛋,泡了一根油條。急急忙忙地吃完早點后,他來到考場,看到并不難的題目他心想:馬上就要成功了!但就在題目答到一半時,突然他肚子一陣疼痛,還渾身冒汗。在監考老師的再三勸說下,他無奈地提起交了試卷。“后來,才知道我得了急性腸胃炎……”
“當年,高考是我們農村孩子走出農村的唯一出路。”在高考結束的那段日子,他苦悶了很久,幸運的是他最后等來了山東某醫學專科學校的錄取通知書。雖心有不甘,他還是硬著頭皮去了。“畢竟,那時候考上大專也是挺不容易的。”
1996年:兩次復讀也從不后悔
“我們那時候,高考成績對考生的人生前途影響還是挺大的,所以,很多考生都會拼盡全力去擠高考這道獨木橋。”參加過三次高考的王女士說,雖然復讀過兩次,但是她從不后悔。
1994年,她首次參加高考,但是成績并不理想,連大專線都不到。后來父母鼓勵她復讀一年,這也合了她自己的心意,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成績進步很快,一年后達到了班級的前幾名,本可以穩拿到大學通知書時,最后卻被報志愿卡住。
原來,沒有聽從老師的建議,一心要報考國家重點大學的王女士做了一個冒險的決定。最后,得知自己再次落榜后,她哭了整整兩天兩夜。“那時候,誰也不怪就怪自己。”王女士嘆了一口氣接著說,她的父親安慰她說,“兩年都沒考上就算了,等著找個好人家嫁了吧!”聽完父親一席話,她又當場哭起來。看到這個情況,實在不忍心的母親又悄悄地給她報了復讀班。“壓力確實很大。”再次進入復讀班后,王女士開始近乎瘋狂的學習,為了不出門她理了齊耳短發。
1996年,王女士迎來了她的第三次高考。這次她沒有堅持自己的想法,而是主動跟老師交流自己的情況適合填報哪所學校。最終,她如愿考上了國家級重點大學。“雖然不是一次考上,但也算光宗耀祖了。”她說,在當地她還是第一個考上重點大學的女生。
2001年:用心準備笑臉迎高考
2015年的“藝考熱”雖有所降溫,但“藝考熱”這個話題仍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點。學生們有的是想圓“明星夢”,有的是因為成績較差想通過藝考走捷徑,而他們或是擁有扎實的“童子功”,或是臨時“抱佛腳”,他們都有一段艱辛的高考歷程。
夏侯琳娜現為山東師范大學的一名鋼琴伴奏老師,每年她都會深入藝考現場為藝考生伴奏,每當看到在考場上緊張慌亂的考生,她也替他們捏一把汗。她說一般表現緊張慌亂的考生都是臨時“抱佛腳”的,所以,要想在高考時正常發揮,最應該做的就是做好平常的積累。
同樣是從藝考里走過來的人,2001年夏侯琳娜參加高考時的心態特別好。她只是按部就班地練琴、看書,然后順利地參加完藝考。“鋼琴是從小就開始學的,所以專業基本功比較踏實,高考前沒把時間過分傾斜在專業課上,而是和文化課平均用力。”她說,在這種時間安排下,她緊張而有序地度過了整個高三。
藝考結束后,夏侯琳娜緊跟老師的步伐提高文化課。2001年高考采取的考試模式是“3+2”模式,藝術生的數學不計入成績,這給原本就擅長語文和英語的夏侯琳娜帶來了好消息。于是,信心倍增的她越發地努力起來,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看書、做題、吃飯、睡覺。最后,她的高考文化課在全區音樂美術生中排名第四。
緊張的學習之余,夏侯琳娜也有一些生活的調劑品。“每天放學后,我和好朋友們會把學習拋在腦后,一路上輕松得說說笑笑,很開心,這也是她每天都期待的時間。”她笑著說,那時候身邊同學個個都面黃肌瘦的,只有她們三個好朋友養得白白胖胖的。“放松心態,真得很重要。”
2010年:爭分奪秒之時成為同學的“小老師”
去年剛大學畢業的邵帥,目前在浙江某金融公司擔任部門主管。盡管手下帶領了幾個比他年長好多的同事,但他卻信心滿滿,“雖然入行晚,但是我的業務水平算是比較高的,可以指導身邊的同事。”他說,這也讓他想起那年高考前為同學們講題的經歷。
2010年5月,離高考僅剩一個月時,身邊的同學們都在爭分奪秒的做題、背講義,但邵帥卻會把書本拋到一邊,跑到籃球場上一個人打球,最后被班主任訓斥后才乖乖地回到教室。“那會兒整個教室的氣氛太沉悶了,也是學不下去了。”他說,后來有的同學讓他給講題,這讓他才興奮起來,那也算是他高考前最后的學習時間。
對理科考生來說,數學和物理兩門課是非常重要的,而如果哪類題型搞不懂,每次考試遇到這些題都會卡殼。而邵帥很樂意為同學們講題,“為了他們講明白一個類型的題,我可能會花上一下午或者一晚上的時間。”他說,他并不感覺浪費自己的時間,反而感覺幫同學講題很有成就感。
邵帥清楚地記得高考的第一天,很多同學都早早地來到考場外候考,他也一樣。在好多考生站在墻邊緊張地做深呼吸時,他卻直到進入考場也沒有一絲緊張。“其實,高考就是對前期積累的一個展示,我感覺只要肚子里有貨,就不會緊張。”他笑著說,那一階段家里人也會提醒自己不要緊張,正常發揮就行,而成績穩居班級第一的他感覺那全都不是事兒。對他來說,那幾天印象最深的就是“吃”,在他的記憶里,高考那幾天學校餐廳的伙食條件明顯改善,紅燒肉、魚香肉絲、醬雞腿、排骨等等,樣樣都好吃,而且還都是免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