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創作規律和實現思想引領需要向人民學習
毛澤東同志在《講話》中指出,文藝專門家要“吸收由群眾中來的養料,把自己充實起來,豐富起來,使自己的專門不致成為脫離群眾、脫離實際、毫無內容、毫無生氣的空中樓閣”。這是從文藝工作者創作作品的角度談為什么要向人民學習:向人民學習,做人民的學生,可以密切創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密切創作同實際生活的聯系,使作品內容充實、豐富,接地氣、有底氣、富有勃勃的生氣。我們知道,文藝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或表現,對于現實生活要反映得深刻,表現得真實,就要抓住生活的主流和本質。這個主流和本質,就體現在作為推動歷史前進動力的人民群眾身上。比如,一些革命戰爭題材的作品,除了表現人民軍隊指戰員的英勇作戰之外,還展現人民群眾熱情高漲的支前活動,把人民群眾的這些活動作為戰爭的積極背景,這就是為了體現出戰爭的本質——人民戰爭的正義性來。人民的活動在文藝作品中建構、豐富著作品的內容和意義,也使作品思想性更為深刻,穿透力更為強烈。把握社會的本質,必須熟悉和了解作為社會主體的人民。因此,向人民學習,是文藝創作揭示和反映社會本質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文藝創作規律的必然要求。
文藝工作者向群眾學習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啟發人民覺悟,教育人民提高,引領人民前進。毛澤東同志在《講話》中說:“只有代表群眾才能教育群眾,只有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所以,向人民學習,做人民群眾的學生,也是文藝工作者最終要做人民群眾的先生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當年解放區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目的就是要解決文藝創作、文藝觀念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更好地發揮文藝動員人民、教育人民、引領人民的作用。人們常說,“愛”是一個好老師的第一素養。要當好人民的先生,就必須愛自己的學生——人民。毛澤東同志指出,有些文藝工作者“他們在某些方面也愛工農兵,也愛工農兵出身的干部,但有些時候不愛,有些地方不愛,不愛他們的感情,不愛他們的姿態,不愛他們的萌芽狀態的文藝(墻報、壁畫、民歌、民間故事等)。他們有時也愛這些東西,那是為著獵奇,為著裝飾自己的作品,甚至是為著追求其中落后的東西而愛的。有時就公開地鄙棄它們”。這樣的“愛”與“不愛”怎么能當好人民的先生呢?因此,必須首先向人民群眾學習,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學生,了解他們的感情、姿態和萌芽狀態的文藝中所蘊含的更干凈、更淳樸、更高尚、更進步的東西,誠心誠意地去愛他們,把立足點轉到他們一邊來。只有這樣,文藝工作者創作的作品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所接受,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好教育和引領人民的作用。
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
那么,文藝工作者要向人民學習什么呢?毛澤東同志在《講話》中說得很明確、很具體,即文藝工作者要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這可謂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吨v話》在談到一些文藝工作者不熟悉、不懂得作為他們工作對象的人民群眾時,說道:“什么是不懂?語言不懂,就是說,對于人民群眾的豐富的生動的語言,缺乏充分的知識。許多文藝工作者由于自己脫離群眾、生活空虛,當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語言,因此他們的作品不但顯得語言無味,而且里面常常夾著一些生造出來的和人民的語言相對立的不三不四的詞句。許多同志愛說‘大眾化’,但是什么叫做大眾化呢?就是我們的文藝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農兵大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應當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如果連群眾的語言都有許多不懂,還講什么文藝創造呢?英雄無用武之地,就是說,你的一套大道理,群眾不賞識。”文如其人,言為心聲,人民群眾的語言包含著他們的思想、情感、心聲、訴求、習慣和智慧。真正懂得了人民的語言,就真正懂得了人民,就打開了通往人民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大門。文藝作品,特別是文學作品,本身就是語言的藝術。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也是人民文學藝術家的一項基本功。
與學習人民的語言相關,毛澤東同志還要求,“我們的文學專門家應該注意群眾的墻報,注意軍隊和農村中的通訊文學。我們的戲劇專門家應該注意軍隊和農村中的小劇團。我們的音樂專門家應該注意群眾的歌唱。我們的美術專門家應該注意群眾的美術。”進而從中汲取思想,吸收營養,為創作做儲備。事實上,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講話》之后涌現出了一大批體現人民語言特色的優秀文藝作品,代表性作品有賀敬之、丁毅執筆的歌劇《白毛女》,丁玲、趙樹理等一批解放區作家的散發著泥土氣息、體現著民間風格的文學作品,還有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后來成為世界名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這個音樂作品的主要創作者之一何占豪說:“這首曲子并非一個或幾個作者寫的,它是我們浙江農民原創的,因為里面很大部分運用了越劇的表演、音樂元素。”),等等,都是文學藝術家們向民間學習、向人民學習所取得的杰出成果,也表明了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的有效性。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梁?!愤@樣一部具有中國民族特點的交響音樂作品,用中國人民的音樂語言,演繹了中國一個優美而悲愴的民間故事,使廣大中國聽眾真正聽懂了交響音樂,開創了中國音樂歷史上的新篇章。這些充分顯示了人民多樣豐富的藝術語言的活力和魅力。文藝工作者向人民群眾學習,特別是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是創造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本土原創性文藝作品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基礎。
把從人民那里學來的東西轉化為文藝作品
拜人民為師,做人民的學生,必須誠心誠意。對于文藝工作者來說,就是這種學習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論上、口頭上,必須發自內心,體現在創作實踐之中,把從人民那兒學來的東西轉化為優秀的文藝作品。在《講話》中,毛澤東同志批評了那些只“在理論上,或者說在口頭上”認同工農兵群眾的現象。他認為,“對工農兵還更看得重要些”應體現在“實際”和“行動”上。這“實際”和“行動”就是文藝工作者的具體創作。毛澤東同志指出,有些作家的創作“在許多時候,對于小資產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寄予滿腔的同情,連他們的缺點也給以同情甚至鼓吹。對于工農兵群眾,則缺乏接近,缺乏了解,缺乏研究,缺乏知心朋友,不善于描寫他們;倘若描寫,也是衣服是勞動人民,面孔卻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這樣的寫作就是沒有做到在“實際”和“行動”上以人民為師,即便到群眾中去觀察、體驗和學習了,學到的也只是表面上的東西,沒有真誠地深入到人民的內心,更沒有看到人民群眾改造世界的偉大力量。因此,是否真誠地向人民學習了,是否發自內心地認同人民,歸根結底要看文藝家的作品,看看他們的作品中到底有多少人民性的內涵,有多少從人民那里轉化來的東西。
實際上,也只有把從人民那里學來的東西轉化為文藝作品,文藝工作者才有可能最終完成從人民的學生到人民的先生的角色轉換,并實現對人民的教育和引領。一旦廣大文藝工作者把自己誠心誠意從人民那里學來的東西轉化為文藝作品,那么,一個嶄新的人民文藝的時代就到來了。我國現當代文學史的發展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毛澤東同志指出,“人類的社會生活雖是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雖是較之后者有不可比擬的生動豐富的內容,但是人民還是不滿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雖然兩者都是美,但是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革命的文藝,應當根據實際生活創造出各種各樣的人物來,幫助群眾推動歷史的前進。例如一方面是人們受餓、受凍、受壓迫,一方面是人剝削人、人壓迫人,這個事實到處存在著,人們也看得很平淡;文藝就把這種日常的現象集中起來,把其中的矛盾和斗爭典型化,創作成文學作品或藝術作品,就能使人民群眾驚醒起來,感奮起來,推動人民群眾走向團結和斗爭,實行改造自己的環境。”這段經典論述,實際上闡述的就是“轉化”的問題:一方面,是文藝工作者把從人民那里學來的東西“轉化”為文藝作品;另一方面,則是文藝工作者通過他們創作的優秀作品實現了由人民的學生向人民的先生的“轉化”,即由學習人民向引領人民“轉化”。正由于人民的東西、人民的愿望和意志融入了作品,這些人民文藝才煥發出巨大的引領力量。在這樣的文藝作品中,人民的本質得到新的證明和新的充實,人民不僅從中發現了真實的自己,看到他們自己的真實的社會處境,而且他們還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和未來,看到了可以由他們自己開創出來的美好生活的前景,所有這些都將啟示并召喚著人民去創造一個真正屬于他們的全新的世界。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甘肅軌道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蘭州鐵路學校 甘肅高鐵 蘭州軌道| 大專學校 公辦學校 甘肅地鐵 蘭州高鐵 蘭州地鐵2015年招生簡章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中鐵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