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2015光州大運會
學生“屏幕時間”增多導致鍛煉缺乏——
體育應從賽場走向公眾生活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接近尾聲,我國大學生運動員不僅取得了優異比賽成績,賽場內外的表現也令人稱道。
然而,競技場上的良好表現并不能掩蓋我國普通大學生體質孱弱的現狀。2014年教育部發布的30年來學生體質與健康變化情況顯示,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在持續20多年下滑的情況下,盡管近年來大部分指標止跌回升,但大學生各項素質依然下滑,一些指標甚至低于中學生。
專家長期追蹤研究表明,我國學生體質健康問題的形成,最直接原因是運動不足。
2010年的調查顯示,我國小學階段約30%的學校每周體育課時不能達到3學時;初中階段約40%的學校每周體育課時不能開足3節;高中階段有超過12%的學校,每周體育課時不能開足2節。而在采訪和調研中記者發現,一些學校高三根本就沒有體育課,這也導致大學一年級新生成為體質最差的人群。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校外,學生的“屏幕時間”越來越多,有20.2%的中學生每天用于上網、看電視、玩游戲的時間近1個小時;14.8%的中學生雙休日“屏幕時間”超過2個小時。過多時間做作業或沉溺于網絡,導致青少年幾乎沒有體育活動時間,更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少動多靜的生活狀態在中小學階段就已養成。
針對這一問題,本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聚集國際大體聯學術大會,對大學體育服務于未來公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進行了深入研討。與會者認為,大學體育要通過對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將體育的對象擴展到整個社會,讓更多人接受體育,使體育普及到公民的生活中。
而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近日也在為我國兩屆奧運會跆拳道冠軍吳靜鈺新書《奔跑奧林匹克》作序時指出,在數字化時代,吸引年輕人關注體育已愈發具有挑戰性,太多青少年缺乏足夠身體鍛煉。巴赫表示,國際奧委會正在推廣多種方式,試圖讓更多青年人參與到運動中。
記者希望,以本屆大運會為契機,學校堅定體育服務學生健康和完全人格的理念,加大體育競賽改革力度,激勵更多普通大學生投身到體育運動中,學會一兩項技能,讓體育能夠陪伴他們的一生。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光州 大運會 賽場 甘肅軌道學校 蘭州軌道技校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蘭州鐵路學校 中鐵二十局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機械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大專 2015年招生簡章 地鐵 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