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也是大學生實習、就業季。在金義都市新區,剛剛離校的大學生扎堆出現。記者遇到的大學生大致分三種:前兩種尚未畢業,有的是在讀的社會實踐生,有的是即將修完學業、面臨求職壓力的單位實習生;另一種是今年畢業直面就業難的大學畢業生。
說心態、看狀態,在新區比較吃香的是“創業生”。“創業生”中,有在校大學生,也有已經離開“象牙塔”走上就業路的大學畢業生。區分剛剛離校的大學生人群是不是“創業生”,用一個小妙招,往往很管用:看看他在工作場所摸手機的專注度、耗時量。
上周四,記者在新區一家外貿型企業的銷售部,見到3名大三實習生,負責帶他們的“師傅”忙著做活動策劃方案,其中兩個“徒弟”專注地在一旁幫忙,而另一個仁兄卻在辦公桌的對面落座,忙著玩手機游戲。接收實習生的企業主解釋說:“這是關系戶的孩子,他說只要一枚實習單位公章就行,不想學什么銷售,那就隨便他混唄。”
在實習崗位上當混混的這一場景,讓我想起不久前在新區“菜鳥路一號”看到的一幕:那天是“阿里服務日”,從活動組織、嘉賓接待到后勤保障、合作洽談,都是一批90后“創業生”在忙前忙后。盡管天氣炎熱,除了主會場之外都沒有空調伺候,但他們跑上跑下、揮汗如雨,沒有人抱怨,沒有人逃避。這批“創業生”,除了帶隊的小組長,其他人多是新入職的大學應屆畢業生。其中一名干勁十足的小伙子告訴我:“我現在沒有期權、股份,甚至沒有出差補助,但在創業團隊里,我能創造價值,相信通過努力,‘面包’一定會有的。”
這個7月,記者也見證了兩支大學生實踐隊的超強戰斗力,他們分別來自金義網絡經濟學院和浙師大。給鄉村大嬸大娘上電商啟蒙課,到田間地頭進行生態種養殖業調查……兩支暑期實踐小隊的隊員們,像上了發條一般,每天的行程排得滿滿。新區一家企業在安排實踐隊活動時,業主看到姑娘小伙不怕苦、不怕累,干勁十足、斗志昂揚的勁兒,由衷地感嘆:創業團隊最需要這樣小老虎般的朝氣。
今年,我國將有750萬大學畢業生離校尋求就業機會,在實現充分就業和獲得崗位配適度之間,大學畢業生不僅面臨自我抉擇,同時也必須面對用人單位的選擇。在新區最先找準自我定位的“創業生”們,已經用行動給出了他們為何吃香的答案:不等不靠不當混混,融入團隊,開始人生第一個創業期的辛勤耕耘。現在的努力,為的是將來的收獲。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吃香 甘肅軌道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蘭州鐵路學校 甘肅高鐵 蘭州軌道| 大專學校 公辦學校 甘肅地鐵 蘭州高鐵 蘭州地鐵2015年招生簡章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中鐵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