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金秋九月我迎來了一批稚嫩的面孔-----二年級升三年級的娃娃們。三年級學生的作息時間、所學科目、知識難易程度都有所變化。增加了英語學科,語文要寫作文,知識難度增加,這些都是孩子們需要慢慢適應的。
經過一個多月的教導和訓練,很快娃娃們就習慣了,唯獨天顯得有些特別,做事慢,語文預習字詞由媽媽代寫。當語文老師向我反映這一情況時,我很是詫異:家長們還有什么事情不能替孩子代勞的?帶著這一疑問,我約談了天的媽媽。
這是一位精干的媽媽。當語文老師批評媽媽不該幫孩子寫作業時,媽媽的臉色有點不太自然,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我和天的媽媽找了個單間,單獨交流。她說:孩子在家做事慢,爺爺奶奶很寵,什么事情都不讓干。上三年級課業增多,有時候會出現孩子一邊寫作業一邊被爺爺喂飯的情況,等媽媽下晚班回來一查,發現還有語文預習沒完成,時間晚了,孩子又哭,媽媽就代寫了。這是開學第三次,一、二年級也常這樣做。
我的心里五味雜陳:家長這種代寫作業的行為究竟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這樣的家庭狀況難道就無法改變?爸爸媽媽工作忙可以成為照顧不好孩子的借口嗎?
【案例分析】
在英美經濟發達的國家,孩子從小就被要求學會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2--3歲 孩子要能夠幫助爸爸媽媽整理衣物;學會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6--7歲 孩子要學會幫助爸爸媽媽做菜,打掃房間。 7- 12歲 孩子必須學會自己做簡單的飯菜,幫助爸爸媽媽清理汽車。除此之外,孩子要學會掃地,清理衛生間,學會使用洗衣機、烘干機等。
當今的中國,我們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狀況非常擔憂。特殊的“4+2+1”家庭結構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生子女成長提供了溫室環境,這也滋生了很多孩子的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他們在心理上對大人已經形成非常強的依賴性。案例中的天已經三年級了,吃飯慢,甚至要喂飯,寫作業時總要做一些小動作,速度更慢,在家穿衣要幫忙,在校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即使回答問題,聲音很小,而且結巴,這是都是很嚴重的習慣問題。孩子的狀況令她煩惱,令她擔憂,經常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鬧出家庭矛盾。
究竟怎樣做才是一個好的教育模式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老人隔代親疼孩子沒有什么錯,我們不可以因為老人沒有關注到孩子的習慣培養而對老人抱怨,抹殺老人對孩子生活照顧的功勞,滋生新的家庭矛盾。反而我們應該心懷感恩,感激老人的幫襯,給孩子樹立一個尊老愛幼的好形象。面對和老人教育問題的分歧,我們要學會和善解決矛盾,背著孩子與老人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爭取得到老人的支持,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解決矛盾的方式。
其次,我們要能夠明白“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的道理,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身教勝于言傳”,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這是一種智慧的教育。我們學習、讀書看報,孩子會學習、讀書看報;我們看電腦、打游戲,孩子看電腦打游戲;我們為了爭分奪秒闖紅燈,又怎么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我們“出口成臟”,孩子怎能懂得文明禮儀;我們遇到問題大吵大鬧,孩子會照著我們的樣子學……潛移默化的影響力遠遠大于我們的想象,我們不可以以上班忙為借口而忽略對孩子的教育。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學習,了解孩子的學習內容,經常向老師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只有家長不斷學習,才能有孩子的不斷進步!
最后,我們要重視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的健康成長包括身理健康成長和心理健康成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成績不是最重要的,心理健康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總之,孩子習慣培養的過程中如果孩子有需要,我們可以陪伴孩子,但要記住“培”是“培”養,不是“陪”讀,更不是代勞。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培”而不“陪” 甘肅軌道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蘭州鐵路學校 甘肅高鐵 蘭州軌道| 大專學校 公辦學校 甘肅地鐵 蘭州高鐵 蘭州地鐵2015年招生簡章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中鐵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