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出在哪里?下面一段對基層學校的調侃之詞或許能說明問題:“重點中學好像是大草堆,誰都要來扯一把,甚至跟教育一點沾不上邊的部門也要來管一管。結果造成中學校長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應對八方諸侯、各路財神上……”幫助各個部門完成各自行業報紙的訂閱任務,便是校長的一項重要工作。某些基層負責人不顧學校實際和經費狀況,搞“強制征訂”、“捆綁征訂”和“搭車征訂”,擅自加碼加量,增加了學校經費負擔。
其實,我最想吐槽的是一些非教育類的報刊征訂。這些報刊不僅對教師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提升業務素質幫助不大,還占用了本已不多的辦學經費。比如,我所在學校征訂的非教育類報紙多達十幾種,涉及環保、物價、審計、消防、公安、保險、財政、勞動等十幾個部門。為什么如此多的非教育部門都要求學校訂閱本行業報刊?這正是辦學過程中“各個部門都要管”催生的惡果,正是一些部門在學校的年檢、評比、檢查、資格審定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起著“制約”作用,他們才敢“肆無忌憚”地給學校攤派任務。
或許有人會說,學校把該辦的事情辦好,讓別的部門無“把柄”可抓,不就不用“受制于人”,訂那么多與教育無關的報刊了?其實,基層的教育生態遠遠不是“身正不怕影子歪”那么簡單,沒有各個部門的支持,學校將寸步難行。為了不駁面子,不傷感情,保持良好的關系,學校對各個部門的報刊征訂任務往往只能“笑納”。我曾在一個學校的教師閱覽室看到這樣一幕,整個閱覽室非教育類報刊占了“半壁江山”,學校卻沒訂一份《中國教育報》,這豈非咄咄怪事!
都說教育涉及千家萬戶,惠及子孫后代。教育亂收費人人喊打,而各個部門對學校的亂攤派又該由誰來治理呢?改變這一現象不能僅靠學校對亂攤派說“不”,還需要基層黨政機關高度重視起來,出臺意見嚴禁對學校亂攤派訂閱任務,對亂攤派的部門要嚴肅追究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讓其不敢攤派,不能攤派,確保有限的教育經費用到“刀刃”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