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盛陽衰在教育行業早已是司空見慣,如同每一個行業一樣,總會有性別失衡的狀況,但男老師稀缺卻引起了大眾的關注,甚至有專家言,教師性別比例失衡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學校家長都憂心忡忡。而一則師范男生免費教育新聞應聲而出,給了男生報考教師崗位的巨大誘惑和福利,教育行業性別失衡問題好似會乾坤顛倒,大有力挽狂瀾的勢頭。
可是現實真會如此嗎?這時我們不妨理智冷靜地看看這幾大師范男生優惠政策。其一,實行免費教育,這無疑解決的是高校沉重的學費負擔,為就業前減輕教育投資問題,男生輕松免費當老師;其二,專項公開招聘,提高就業透明度和公平性,避免暗箱操作的旁門左道,男生公平競爭當老師;其三,免試錄取教育碩士研究生,降低高學歷下的門檻準入,更易進修學識水平,男生高文憑當老師;最后,單列計劃招生,單設校園代碼,增加男老師錄取機會,提高男生報考師范生的比例。
將以上政策掰開詳解,仔細思慮,不難發現,這幾項確實會激發男生報考師范專業的興趣,但也僅僅停留在“報考”專業層面。男教師缺位危機,難道是歸咎于男生報考人數少嗎?這只是表面上反映出來的現象,深究問題的實質,報考教師并不是攔路之虎,歸根結底是男生們從心底里不愿意從教。專家夏執在今年6月中于《婦女觀察》發表的文章《福建師范男生免費教育政策有違性別平等》中,對“男教師危機”背后的原因進行了剖析。夏執認為,因為男學生報考人數少的原因并不在于不同性別在該領域(教育)中沒有平等的發展機會及相應的資源,而是他們不屑于來這個“待遇偏低、社會地位不高、職業發展受限”的職業。
事實也的確如此,2014年中國教育報發布的一項中小學教師福利待遇抽樣調查報告有相關說明:基層教師從2000年到2013年13年間,工資的平均水平從700元左右升至目前的2000元左右。受訪教師中僅有10%的受訪教師工資在3000元以上,另有4%在1000元以下。而從傳統家庭模式而言,男生更多地在承擔著一家之主的重責,而教師工資待遇不能滿足他們的生活需求,教師崗位“楊門女將”的窘境情有可原。
但新聞中政策福利僅僅只減少男生“學當教師”的難度,卻沒有解決男生“從業教師”的根本之患。要知道,從報考專業到實際就業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也許會因為政策優惠刺激專業的熱門程度,可學專業的輕松并不代表著就業的輕而易舉,職業的選擇更多的考慮現實生存需求,而這一點,男生免費教育政策并沒有全面的顧及。說到底,要想解決男教師缺位問題,還得靠提高他們從業待遇上著手,而非政策優惠上制造出的“虛假繁榮”,否則,即使男生們選擇了免費師范專業學習,但四年之后的教師實際工作是否讓其退避三舍仍是未知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