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紅偉 繪
教育者本來是化解學生打架的,沒想到化解不成,反而打起了學生,這令人蹙眉的一幕,日前就發生在廣西平南縣某小學。據《南國早報》報道,不久前,該校一名女生與其他同學因口角糾紛引發肢體沖突,隨后被校長帶到辦公室進行教育。校長在批評教育涉事學生時,對其中兩名學生動了手,導致其中一名學生右膝部軟組織挫傷。
以暴制暴,固然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但絕對不適用于教書育人的教師尤其是校長。一旦摟不住火,對學生暴力相加,教育者本身的教育行為也就走向了教育的反面,觸碰了師德紅線不說,也無助于問題的解決。此種教育方式的背后,是教育者對學生管理的經驗與智慧不足,更是基本素質不過關。
學生發生口角或打架,是比較常見的教育現象。面對此種問題,教育者不妨回憶一下陶行知當年是怎樣用四塊糖果巧妙處理的。其實,好的教育管理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從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和教育規律出發,或以身為范,或采取蘇格拉底式的“助產術”,以足夠的耐心與愛心,引導學生一步步認識問題所在,收獲有益的成長。在這方面,很多教育者顯然還有很多東西要學,還要苦練自己的基本功。
相關熱詞搜索: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