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紅偉 繪
“面試不過,分文不取”“拿不到畢業證,退還全部學費”“不過一本線,退還學費”……面對這些誘人的宣傳,你是不是也有種怦然心動的感覺?近年來,在教育市場上,不論是中高考、公務員考試,還是考證、留學,只要關乎考試,貌似總能有那么一款保過班適合你。
既然說是“保過”,一些輔導機構在價格上可是一點也不會含糊,任性要價,費用貴到離譜。但是服務靠譜嗎?若沒能通過考試,真能如承諾所說的“原銀奉還”嗎?這一想法恐怕有點天真。
仔細查看培訓協議就會發現,“不配合教學”“長期違反教學紀律”,這些潛藏的、含含糊糊的約定條款都會成為輔導機構不退費的說辭。所以,即便未通過考試,退回全部費用也只是“想得太美”。輔導機構變臉太快,交錢容易退錢難,想想也挺讓人崩潰的。
新廣告法規定,教育、培訓廣告不得“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因此,所謂的“保過班”實際上已經涉嫌非法宣傳。對消費者來說,在與輔導班簽訂協議時,擦亮眼睛留個心眼固然重要,但是任何外在的承諾,都比不上自己踏踏實實地努力。與其過分依賴保過班,不如做好規劃,認真看書、聽課、練習,做好日常的積累,這樣才最靠譜。
相關熱詞搜索:保過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