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作為越劇發源地的浙江嵊州市,為了讓越劇這一古老劇種生存并傳承下去,出臺了一項新的政策,即會唱越劇的特長生可以在中考時加三分。規定一出,引發部分家長的反對。
傳統文化尤其是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文化正面臨著生存挑戰,這的確值得我們認真對待。多數文化項目也的確需要從娃娃抓起,可現實是,孩子身上繁重的課業壓力往往約束著他們的特長發展,教育者也因為盲目追求考分而錯過學生特長的“黃金發展期”,最終導致這些文化項目青黃不接。從這種角度看,為有越劇特長的學生加適量分數,既可以激發當地傳承越劇藝術的積極性,也促進了當地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重視,初衷是好的。同時,越劇加分也僅僅是教育行政部門的區域性政策,作為一項教育試驗,應予以鼓勵。
因此,嵊州市的做法完全可以理解。我們從相關的媒體報道可知,未來越劇特長的考核難度并不大,加分也并不算多,相關部門審慎的態度值得贊揚。不過,我們也應該承認,部分家長的反對聲音同樣值得重視。過往的教訓告訴我們,很多加分政策讓孩子承受了沉重壓力。部分政策撕裂了考試的公平性,異化了考試功能,有些甚至讓考場成為權與錢的角斗場。倘若如此,得不償失。
不過,落實到具體的操作層面,這一政策還需要相關管理部門深入研究。首先,中考加分只不過是在終極評價上對相關特長考生予以傾斜,要想真正實現越劇傳承,功夫還要下在日常。筆者一直認為,凸顯地域文化的鄉土教學對于保護和傳承當地文化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聘請專業教師,編撰專業的鄉土教材,讓鄉土文化課作為機動的選修課光明正大地進入課堂,才能讓更多對越劇有興趣和天賦的學生被發現,進而被培養。而且,文化興趣的培養包括豐富多元的內容。拿越劇來說,并非一定要學會演唱才算達到傳承的效果,了解其輝煌歷史,會鑒別欣賞可能更容易引發受眾興趣,也更能讓傳統文化精髓深入人心。
其次,作為一項公眾政策,越劇特長加分的順利實施,需要吸取全體參與者的廣泛意見,必要時召開聽證會,不能讓這種傾斜性政策變成行政部門的“一廂情愿”,尤其是廣大家長的意見絕對不可忽視。相關部門要考慮所有考生的利益,在公平公開的氛圍下詳細討論其可行性,將未來考核機構的構成及考核程序提前向全社會公布,徹底做到公開透明。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暗箱操作,讓這一試驗性政策實現美好初衷。
再其次,越劇特長加分政策在實施前最好設立一定的緩沖期,設置過渡性機動條款,讓學生及其家長有充分的準備期。這實際上也是最大限度地保護越劇文化完整傳承的必要條件,突然“上馬”可能讓越劇學習變味成為功利化的集訓。當本該逐步積累的特長學習變成填鴨式教學的時候,便很難收到預期效果。
我們應該正視傳統文化與基礎教育相互融合的科學實踐,保護和鼓勵積極的傳統文化區域性教學試驗,給予這些試驗足夠的包容和理解,保證其最終公開公正地貫徹,最終才能讓越劇特長加分政策更接地氣,收到良好效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