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上幾層樓,連超的汗珠就直往下掉,站在他身后的父親連喜祥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孩子長大了!”
連超一家住在山西省鄉寧縣下善村,他3歲時不幸遭遇車禍導致高位截肢。15年來,是父親用單薄的脊背把他從幼兒園一直背到了大學。連喜祥說:“娃沒有了腿,那么我就來當娃的腿,娃的學上到哪里我就把他背到哪里。”
上幼兒園和小學時,由于就在本村,連超身體也輕,連喜祥背起來不算費力。每次把他背到學校,連喜祥再到田里去種地,到了放學的時間再去接他。而母親鄭兵葉則開了個裁縫店,一家人的生活還算過得去。
然而,到了初中,連超就去了鎮里的中學,父母不得不在鎮上租房住來照顧他。后來考上縣里的高中后,父母又得跟著在縣城里租房。在外上學期間,家里被迫關了裁縫店,村里的地大部分也交給了別人種,一家人只能靠之前的積蓄過日子。但連喜祥卻堅持再苦再累也要讓孩子上學。“孩子必須得上學,要不將來咋養活自己?”
在外期間,夫妻倆省吃儉用,對連超卻費盡心思。每天天還不亮,連喜祥就起來幫妻子做飯,六點不到就送連超去學校。連喜祥說,最怕的就是冬天下雪和夏天下雨,路很滑,怕把連超摔倒。天氣冷,也怕連超感冒。
連超記得有一年下大雪,父親一早背著他去學校,路太滑,父親一不小心摔倒了,但他摔倒的時候卻還不忘護住背上的自己。
每逢下雪天,連喜祥在背兒子上學的路上從不穿外套。因為這樣一來,走著走著自己的身子就會發熱出汗,小連超趴在背上很暖和。而如果穿得太厚,熱氣就散不出來,他怕娃趴在背上太涼。
“早上送過去,上完早自習接回來吃飯,吃完飯再送過去,到中午吃飯的時候再接回來,下午上課送過去,放學接回來,吃了飯再送去上晚自習……”有時候,連喜祥甚至一天要跑十來回。
連超慢慢長大,身體越來越重,但父親卻日益瘦削,脊背越來越駝。連超說,他們租的房子離學校有兩里多路,他能感覺到父親漸漸背不動他了,經常大喘氣、流汗,身體還顫抖。“但我爸從來不歇的,不管有多累,就是直接一次性背到教室,他是想讓我早點去學校。”
“只要孩子能有好成績,我就感覺不到累!”連喜祥說。
雖然沒了雙腿,但連超學習卻很爭氣,一直在班級名列前茅。2015年夏天,連超順利參加完高考。不久,好消息傳來,這位殘疾考生考出了515分的成績,達到了山西省理科一本分數線,最終被太原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錄取。
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連超有自己的想法。“我沒有雙腿,很多工作不能做。電子計算機軟件行業,要求人長時間端坐在電腦前工作,挺適合我。”
然而,上了大學離開了父母身邊,連超能否一個人在大學里生活,特別是上下臺階怎么辦,如何在校園里行動,所有這些都成了全家人必須考慮的問題。后來,連超受他人的啟發,讓父親找到了一名老木匠,制作了兩個可以幫助他上下樓梯的“小箱子”。另外還讓父親給買了一個滑板,作為他的“路面交通工具”。
滑著滑板去上課、吃飯、上自習……連超的大學生活正慢慢步入正軌。雖然經歷過苦難,但始終樂觀的連超對記者說,父母不僅給了自己生命,更教會了他什么是堅強和堅持。“我一定會努力學習,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讓父母生活得更好!”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連喜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