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接送”破壞了規則意識
當家長將“你讓我停到哪里去?這哪里有停車的地方?”當作“瘋狂接送”的理由,也許能順利接到孩子,可是,因為小需要,卻將大規則、大文明都扔到一邊了。家長給孩子播下“自我”的種子,孩子就會多有自私;播下“瘋狂”的種子,孩子就少有秩序感。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說過,“‘問題孩子’背后往往有問題家長”,那些所謂的“問題孩子”,多缺乏和諧、舒心、舒暢與法治的家庭氛圍,因為家長總給孩子做出無形而深遠的“負面教唆”。《道德經》云:“行不言之教”,一些小細節,卻是孩子人格成長、道德發展、社會規則意識的無形而厚重的教科書。
有一個典型的負面個案,有的孩子說“父母皆禍害”。家長精心哺育的孩子,竟然將父母視為“禍害”,家長“好心而粗蠻的愛”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由此可見一斑。一些家長總是過分放大自我需要、個性需要,甚至是蠻不講理的需要,而唯獨忘掉了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對社會規則的忠實踐行和守護。這種所謂的“愛”,往往會給孩子稚嫩的心靈造成不小的創傷,影響其未來的心理健康。因此,新聞中所說的“瘋狂接送”的家長播下了“非和諧的種子”,也會讓孩子心中長出“踐踏法治的禾苗”,絕非夸張。
在中西教育觀念激烈碰撞的當下,在孩子越來越呼喚尊重、科學、平等的當下,家長的公共素養、教育水平如果仍停留在上個世紀,難免會成為“不合格的家長”,從而“造”出問題孩子、教育難題。
家長必須多一些“指向內部的成長”,用科學的教育觀念、健康的心理狀態、現代化的教育水平、平和平等的生活方式等武裝內心,盡可能成為讓孩子滿意的家長。
家長必須和孩子一起成長。當下有這樣一些說法,“育子就是育己”、“孩子是幫助父母成長最好的學校”,等等。家長應該在和孩子一起進步的過程中,敢于糾正自我,從而實現現代化成長,并優化教育孩子的效果。
在有的西方國家,做父母也需要辦相關的證照,政府會對父母教育素養、水平進行相關培訓,考試合格后才能上崗。比如,奧地利法律就規定,如果夫妻離婚,擁有“上崗執照”一方可以優先獲得孩子的撫養權,這也是在強化家長的教育素養和現代化的教育水平。中國家長也應該讓自我教育水平、公共素養早日達到現代化、國際化水平,給孩子帶來科學、有效、溫馨的教育影響。(耿銀平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延伸閱讀: